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读后感

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38K 次

导语:《浮生六记》四篇记载乐、趣、愁、快,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沈复夫妻一生的悲喜多桀的生活,或欣喜,或悲戚,或动情。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浮生六记》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范文【1】

天空似欲飘雪,沈复拥火而坐,炉上的米酒蒸腾起清甜的水汽,“事如春梦了无痕”。酒气里似还有花香,温润的杏花香,一路牵引至那初春的相遇。

那日他陪母亲去舅母家,母亲与舅母絮絮而谈,自觉无趣便信步于后园。空气还浮动着昨夜雨后袭人的花香,沈复沿小径而至一处竹亭,忽而起风,桌上一页薄薄的素宣吹到他脚边。上面作着一阕小令,清隽可喜的意境里不乏小女的可爱娇媚。小令后遥遥缀着一字“芸”。忽然有了温度与重量,像搁于掌心的一枚暖玉。遍寻后园,在一处池水青碧背景里,花下的少女眉目清丽依稀,芳草萋萋绿罗裙。他自恃才高,当时却没有半个字词足以描绘这情景,远远而望着沉默地心动,在那个还不知情为何物的年纪心动着。

他自然猜到眼前女子的身份,也是那阙小令的主人。是他素未谋面的表姐,仅大他几个月,单名正是一个“芸”字。从此,他便唤他“芸娘”。

窗外渐渐开始落雪,簌簌地落着。“梅花映雪,山中岁月,不可不浮一大白”。每年梅花落雪时,她总这样说,眉目清晰得仿佛还在这酒气中氤氲。

他终于娶到了芸娘,直到揭开那红色的霞帔,望见那日夜思念的面孔,恍惚的心才有了着落。“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众人都曾以为这是年少时的玩笑话,时至今日,才印验了真心。

婚后的生活远比他想象的有诗意情趣。芸娘是那样有才气的女子,更是兼济世间男子少有的洒脱爽快。赌书泼茶、赏园对弈,这样平静的日子过烦了,便一同去看钱塘的秋潮、赏沧浪亭的月影。元旦的灯会上,芸娘长发束起而戴帽,眉宇间也添了几分英气,手执素扇,扮男装而游灯会。灯花如昼,人流涌动间她倒一名妇人,妇人欲惊叫非礼,芸娘拽住妇人衣袖,撩开衣摆露出一双足来:“我亦女子也”。可爱娇媚不言而喻。

沈复最是不屑于那些只写八股文的木鱼脑袋们,他喜欢将闺阁的趣事付诸笔下,不为生前身后名,甚至自嘲“不思进取”,将生活过成一副明丽而清奇的画。这些常人不屑的闲情偶记,芸娘却欢喜珍视极了。两人举案齐眉、评书相议,给文集取名时却犯了难。芸娘自卧榻侧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李白的诗。

窗外的雪下得越发急了,炉上的酒也嘟嘟的沸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句诗是她极爱的。五言诗中她最喜白乐天,乐府歌行则钟情李白,当年论诗时他打趣:“我字三白,汝岂非与‘白’有缘乎?”她眉眼浅笑:“白字有缘,将来恐白(别)字连篇耳。”这样的打趣于如今独坐的沈复而言,欣笑之余,更是意兴阑珊。

这样自在的日子终究没有过多久。那年游灯市后,芸娘大病一场,沈父也染了沉疴痼疾。以字画为生的法子已无法支持这个家,沈复只得离家远游,辗转多地而做门客。重逢的七夕,他赠予两方印鉴,一为朱文,一为白文,印下的两方小字相偎相依着,像并蒂而生的莲花一朵。“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他轻声地说与她听。他不能给她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的生活,能给的只有这两方亲手镌刻的印章,还有一生一世的许诺。一朱一白,那曾经的心头朱砂痣没有化为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床前明月光也仍旧有生活与诗意的交影,只是也略有了些清苦的寒意。

炉里的火已经灭了,雪似乎也停了下来。就像那诗酒趁年华的日子,只半晌贪欢,而今却遍寻不着了。

芸娘的率真洒脱、不着世俗就像一根刺,刺过世道妇仁的表面。她渐渐失欢于母亲,而弟亡母丧的多重打击,更让她忧思郁结而不得发,终成隐疾。尽管寻遍四方而求药方,漂泊坎坷,却仍难阻止这一切的陨落。她终究还是去了,去得百感交集,去得言不得终,只剩断续叠言的“来世”。

来世,来世……这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这是一片不必补写的断章,戈然而止仍有余音。她至死仍念着那一句誓言,他又如何能忘?

是不敢忘,又不敢再回望。明明只是这样一壶清淡的酒,他却偏偏醉了,醉在一场无人梦里。我不知他是感谢这样一场诗意而尽的相遇,还是更情愿只是一场梦的独醒。唯听得那句巧笑倩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真实得恍然如梦。

后记:三白写此文时,已隔数年光景,不知下笔时内心境竟是如何。都说在风霜中回忆往昔春光总是最残忍的,那他的心岂非已是千疮百孔了?有人说他的文笔见识、详略取舍不比李渔、张岱那些大师,骨子里还有些自诩自耀、不求进取的因子,但正是这样一个不知名的文人、画师、一个不堪完美的人,或者说只是一个丈夫,用真实的笔触呈现着他所感受的十分有趣与浪漫、半点辛酸和伤感。他那至情至美亦至极至悲的浮生一梦,又有谁与共?

  《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范文【2】

《浮生六记》,一本难得的好书,看后令人长吁短叹,感慨万千。

本文共分六个章节,其中前四节系作者亲笔作,而后两节由于是伪作,无从考证,所以在这里暂且不提。

第一节:闺房记乐。文中以细腻朴实的笔法,描述了作者沈复与妻子芸从相娶到最后离别之间的种种乐趣,夫妻情深可见一斑。芸是一个智慧灵秀的.女子,虽不曾饱读诗书,但仍可习文断字,独爱诵诗,心灵手巧,能工善织。嫁与沈复后,夫妻恩爱,情深意笃,二人郎情妾意,卿卿我我的夫妻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看前段令人顿生羡慕之情,可是看后段又有了一些遗憾。芸儿为表示自己的娴德与深情,积极筹备为沈复纳妾,沈复也欣然接受,从此也可看出封建社会的余毒,女子正室的地位虽不可动摇,但做丈夫的,却也可以如此坦然吗?倒是更加欣赏捍卫爱情的管道生,一首《我侬词》彻底挽回了丈夫的心。与芸儿相比,显得更加真实。而沈复的做法也不免让人有些怀疑,以后的第四记“浪游记快”中便证实了这一说法。

第二记:闲情记趣。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读来轻松惬意,回味无穷。作者描写儿时及成家后的一些趣事。从插花到盆景,布置园亭楼阁,卧室起居,以及文人墨友之间豪放、洒脱的生活风格与格调。文笔流畅,趣味横生,令读者仿佛置身如诗如画的意境。生活简洁,却能过得如此诗情画意,可见沈复夫妇非同一般的生活情趣。才子佳人,摒弃世俗,把酒吟诗,自在逍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正是这种清高孤傲,多情重义,洒脱不羁的生活方式与作风,为以后的坎坷生活埋下了伏笔。

第三节:坎坷记愁。这是整部记录里最为沉重的一段文字,读后心情压抑,倍感凄凉!作者将一生的苦难生活娓娓道来,真情实感,跃然纸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令人心酸。文中从沈复的妻子芸先触犯婆母,又得罪公公为起笔,层层展开。由于冒犯了公婆,芸儿遭到了驱逐,而沈复又不忍抛弃,随芸儿一同流落,自此坎坷生涯开始。在此沈复的不离不弃令人敬佩,从中也可看出沈复对妻子的一片深情。尤其芸儿致死到还魂的那一段,沈复独坐密室,看着烛火忽明忽暗,不畏邪灵,只求一见,感人至深,令人动容。即便是以后喜儿的出现(第四节)也不至影响了这份情义,在沈复心中,芸儿始终是他的最爱,其根深蒂固的位置,不可动摇。可敬可叹,可歌可泣。整篇记录夫妻二人情深似海,却又苦难重重,追求理想,奈何风雨飘摇!读来倍觉沧桑,令人唏嘘。

第四节:浪游记快。整片记载文笔轻松,优美流畅。奇山异石,曲径通幽,山峦叠嶂,峰起云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秀俊美,层层展现,出神入化!由于作者一生坎坷,金银无多,所以大部分是随同他人,顺道而观赏。但眼光之独特,入境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在游历山川美景同时,当然也不忘记,记载一些风流韵事,喜儿的出现为整篇记事画龙点睛,虽是一股风流债,却也起到了晕染着色的效果。作者在广州花船,曾有一段狎妓生涯,其中的喜儿便是如此。由于沈复对喜儿“不令唱歌,不强多饮”,遂得喜儿钟情,以至于后期沈复离去,喜儿“几寻短见”,可见风流才子的多情风月债。古今中外,凡风流韵士,又几人逃脱?沈复在花艇四月,花费一百多两银子,如此风流,愧对了芸儿的一片深情!读到此处,在痛恨沈复的同时,又替芸儿惋惜!

浮生六记,到此为止,精华已全部展现,四篇记载乐、趣、愁、快,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沈复夫妻一生的悲喜多桀的生活,或欣喜,或悲戚,或动情。从中可以看出人生的坎坷多变,命运的跌宕起伏,爱情的至美绝伦,人的一生不亦如此?起起落落,浮浮沉沉,风花雪月,往事前尘。难怪作者要发出无比的感叹“事如春梦了无痕”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范文【3】

天空似欲飘雪,沈复拥火而坐,炉上的米酒蒸腾起清甜的水汽,“事如春梦了无痕”。酒气里似还有花香,温润的杏花香,一路牵引至那初春的相遇。

那日他陪母亲去舅母家,母亲与舅母絮絮而谈,自觉无趣便信步于后园。空气还浮动着昨夜雨后袭人的花香,沈复沿小径而至一处竹亭,忽而起风,桌上一页薄薄的素宣吹到他脚边。上面作着一阕小令,清隽可喜的意境里不乏小女的可爱娇媚。小令后遥遥缀着一字“芸”。忽然有了温度与重量,像搁于掌心的一枚暖玉。遍寻后园,在一处池水青碧背景里,花下的少女眉目清丽依稀,芳草萋萋绿罗裙。他自恃才高,当时却没有半个字词足以描绘这情景,远远而望着沉默地心动,在那个还不知情为何物的年纪心动着。

他自然猜到眼前女子的身份,也是那阙小令的主人。是他素未谋面的表姐,仅大他几个月,单名正是一个“芸”字。从此,他便唤他“芸娘”。

窗外渐渐开始落雪,簌簌地落着。“梅花映雪,山中岁月,不可不浮一大白”。每年梅花落雪时,她总这样说,眉目清晰得仿佛还在这酒气中氤氲。

他终于娶到了芸娘,直到揭开那红色的霞帔,望见那日夜思念的面孔,恍惚的心才有了着落。“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众人都曾以为这是年少时的玩笑话,时至今日,才印验了真心。

婚后的生活远比他想象的有诗意情趣。芸娘是那样有才气的女子,更是兼济世间男子少有的洒脱爽快。赌书泼茶、赏园对弈,这样平静的日子过烦了,便一同去看钱塘的秋潮、赏沧浪亭的月影。元旦的灯会上,芸娘长发束起而戴帽,眉宇间也添了几分英气,手执素扇,扮男装而游灯会。灯花如昼,人流涌动间她倒一名妇人,妇人欲惊叫非礼,芸娘拽住妇人衣袖,撩开衣摆露出一双足来:“我亦女子也”。可爱娇媚不言而喻。

沈复最是不屑于那些只写八股文的木鱼脑袋们,他喜欢将闺阁的趣事付诸笔下,不为生前身后名,甚至自嘲“不思进取”,将生活过成一副明丽而清奇的画。这些常人不屑的闲情偶记,芸娘却欢喜珍视极了。两人举案齐眉、评书相议,给文集取名时却犯了难。芸娘自卧榻侧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李白的诗。

窗外的雪下得越发急了,炉上的酒也嘟嘟的沸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句诗是她极爱的。五言诗中她最喜白乐天,乐府歌行则钟情李白,当年论诗时他打趣:“我字三白,汝岂非与‘白’有缘乎?”她眉眼浅笑:“白字有缘,将来恐白(别)字连篇耳。”这样的打趣于如今独坐的沈复而言,欣笑之余,更是意兴阑珊。

这样自在的日子终究没有过多久。那年游灯市后,芸娘大病一场,沈父也染了沉疴痼疾。以字画为生的法子已无法支持这个家,沈复只得离家远游,辗转多地而做门客。重逢的七夕,他赠予两方印鉴,一为朱文,一为白文,印下的两方小字相偎相依着,像并蒂而生的莲花一朵。“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他轻声地说与她听。他不能给她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的生活,能给的只有这两方亲手镌刻的印章,还有一生一世的许诺。一朱一白,那曾经的心头朱砂痣没有化为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床前明月光也仍旧有生活与诗意的交影,只是也略有了些清苦的寒意。

炉里的火已经灭了,雪似乎也停了下来。就像那诗酒趁年华的日子,只半晌贪欢,而今却遍寻不着了。

芸娘的率真洒脱、不着世俗就像一根刺,刺过世道妇仁的表面。她渐渐失欢于母亲,而弟亡母丧的多重打击,更让她忧思郁结而不得发,终成隐疾。尽管寻遍四方而求药方,漂泊坎坷,却仍难阻止这一切的陨落。她终究还是去了,去得百感交集,去得言不得终,只剩断续叠言的“来世”。

来世,来世……这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这是一片不必补写的断章,戈然而止仍有余音。她至死仍念着那一句誓言,他又如何能忘?

是不敢忘,又不敢再回望。明明只是这样一壶清淡的酒,他却偏偏醉了,醉在一场无人梦里。我不知他是感谢这样一场诗意而尽的相遇,还是更情愿只是一场梦的独醒。唯听得那句巧笑倩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真实得恍然如梦。

后记:三白写此文时,已隔数年光景,不知下笔时内心境竟是如何。都说在风霜中回忆往昔春光总是最残忍的,那他的心岂非已是千疮百孔了?有人说他的文笔见识、详略取舍不比李渔、张岱那些大师,骨子里还有些自诩自耀、不求进取的因子,但正是这样一个不知名的文人、画师、一个不堪完美的人,或者说只是一个丈夫,用真实的笔触呈现着他所感受的十分有趣与浪漫、半点辛酸和伤感。他那至情至美亦至极至悲的浮生一梦,又有谁与共?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