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8W 次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欢迎大家分享。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1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一件事,但是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在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读书还不简单么,不就是,看一本书,挨着把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读完不就完事了么。

这是我过去的N年,读书一直持有的一个态度。

今天之所以会读这本书,主要源于朋友的推荐,说实话,如果不是朋友推荐,单看这个书名,和目录简介,我指定是不会读这一本书的。

一直以来,我会选择读一本书,都是因为这个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或者我觉得书中可能有使我困惑的那个时间段的的答案。

因此,我的读书习惯基本上都是断断续续的,始终没有持续,直到20xx年,因为单词总是记不住,开始通过阅读英文书的方式来记单词。

慢慢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从中获益,或者说是找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去寻找生活或工作中的那些疑难杂症的方法,然后发现,自己在中文的阅读方面似乎还是有所欠缺,于是从今年开始才慢慢的阅一些自己想要读的书。

有了这样的目标之后,开始规划,自己每天应该读多长时间的书。

这本书,是我加20xx年读完的第4本书,中文版的第三本。

作者的观点是,我们之所以读书,一般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书中获取咨询,第二个是为了某个困惑而寻找答案。

我个人的观点是,其实作者的观点咱们做广义理解的话,基本涵盖了所有阅读者的目标。

到底应该如何读呢?作者建议我们在读书前,先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一、了解作者这本书的目的,即这本到底在讲什么问题?

二、书本中,作者是通过什么结构描述的,细节部分又是怎么描述的?

三、对作者的观点,我是赞同还是不赞同,是部分赞同还是全部赞同?

四、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在读这本书的开始,突然间发现,作者讲的太对了,如果我们每读一本书,都有这样的思考,那么我们度过的那些书,是不是目的都达到了。

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突然间觉得,如果我们每一本书都按照这样的方式去阅读,那么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做个一直坚持的阅读者,因为我的观点是,每个人的人生,不是一直都在高速路上跑,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有高速道上的节奏,但是也的有偶尔的慢节奏。

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一直坚持阅读的优秀阅读者。

读完这本书,我对书名,内容简介、目录、序言及附录部分,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以前我看书,上面的部分基本都是被我省略的。

然而通过这本书发现,其实这些部分才是真正的本书精华,它可以使我们非常迅速的获得一本书中的精华部分。

作者说,阅读其实就是和写书的作者交流,仔细回想了一下,还真是。

和我们真正的和身边的人交流的方式不一样的是,作者不会直面的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需要自己发现问题,与作者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迅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想表达的意思。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2

对于一个读不进去书的我,总想找点什么方法来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后好像还是要在书中寻找想要的东西。我看了这样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有多么的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开窍学会怎样读书,而且像是给读书找一个目的,在做读书笔记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些方法似乎以前经常听到。

这本书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购书清单、如何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如何运用读书笔记这些方面的内容。语言简单易懂,重点的部分用加粗的字体突显出来,偶尔还配有示意图,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这本书对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理论,都是很容易让人明白的事情。我本来是想将书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举——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去做的话,是很难坚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为什么”的话就不如直接去读读这本书,何必需要我在这里画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谈论我感兴趣的那一点内容。

开始让我觉得意外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在书中强调了一种坚持大于内容的观点。作者认为当我们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就要写在读书笔记上面,哪怕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这样简短的、甚至有些肤浅的语句。作者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这似乎看起来是更强调坚持而不在乎质量,但其实读书笔记质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断地练习如何表达。这种记录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说为了坚持而走形式主义,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观点就是,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东西。“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我看到这里时忽然就明白再看专业书时候我为何会感到“痛苦”,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知识使我无法共鸣吧!有些知识在读书时无论如何都感觉很困惑,而在看完书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这种情况我也是有过的。

我所说的两点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包含的内容要比我提及的更丰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适用于研究学习,而是比较适合相对轻松的阅读。如果像书中那样在读书时记笔记,并时常拿出来翻看,可想对扩大阅读量是很有益处的,在想要写些什么东西时也可以翻出来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想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实际坚持起来似乎还有些困难,比如我还无法做到像书中所写那样随时随地有想法就记录下来,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尝试,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3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20xx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初识此书,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我还在义城工作,是一位特别爱读书的老同事张荣全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我对此书嗤之以鼻,认为“认识汉字不就会读书了吗?还需要这么厚的一本书来概述和引导吗?”但是,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知道,阅读,原来是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所以,专业性的语言和论述比较多,以至于对当时那个自以为会读书的我来说,是根本看不进去了,这才是一直搁浅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阅读观。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最终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

可以这么说,曾经,我的读书方式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的,并非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主动阅读,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一本新书,就像一个陌生的朋友,需要我们用热情、主动、接纳的情怀,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了解她,走进她,真正地和她融为一体。我想,这,大概才是真正读懂一本书最高的境界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