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撼不动文字的重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撼不动文字的重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9W 次

编者按:《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创作的战争时期“特殊女人”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一篇读后感吧!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撼不动文字的重

战争是淫邪的。

《金陵十三钗》作者巧用匠心铺排、简笔勾勒、兼以人物思考的手法,把动感的震撼和威慑场景呈现给读者,读来身临其境。

作品展示了1937年12月12日日寇侵华屠城南京的一个细部:

“这是一个疯狂凶残的末日清晨。

“几十万溃败的大军正渡江撤离,一座座钢炮被沉入江水,逃难的人群和车辆泥沙俱下地堵塞了几座城门

“人们抱着木盆、八仙桌、樟木箱跳进隆冬的江水,以旦夕的生命在破城而来的日本军队和滔滔长江之间赌上一局。

“成百上千打着膏药旗的坦克和装甲车排成僵直的队阵,进入停止挣扎、渐渐屈就的城市。城门洞开了,入侵者直捣城池深处……

城内大批的战俘和百姓惨遭侵略者灭绝人性的屠杀。他们见了男丁就杀,见了妇女就抓。为了不被罪恶的黑手蹂躏,被战争逼到死角的“十三钗”逃命到战争中立区的美国圣玛格天主教堂,这里是屠城夹缝中相对安宁的一片静土。然而却屡遭日寇搜查,起因是“十三钗”中一个叫豆蔻的女孩,为了修补断弦的琵琶,以弹奏出好听的音符给身受重伤的中国士兵王浦生听,好让他的伤口不再生出撕咬他的阵疼

豆蔻在一个黎明破晓的清晨翻出了教堂的围墙,踏上了她寻找琴弦的不归之路。日寇不久就发现了她。在惨遭蹂躏之后,豆蔻身中数刀魂撒荒野。而为了隐藏目标,躲避在教堂仓库里的“十三钗”同样遭遇了蔑视、侮辱和欺凌,她们寄寓他处而饥寒交迫,却心存善良和感恩,依然视生命为神圣。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她们人性的良知澄澈,品质清纯。她们关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生命,捍卫着心中的净土,保护着自己的同胞。

主人公书娟的亲身经历给读者揭开了当年屠城南京的血腥和罪恶,也揭开了13个青楼女子被战争的硝烟浸毒和深受其害的全部过程――其实她们不怕死,她们只希望好死

在她们生命得以延续却极为短暂的数天时间里,她们用行动完成了她们世俗中由卑微到尊贵的嬗变――她们拯救了44位教堂里读书

的青涩女孩,把自己送进了侵略者的虎狼之狱而一任他们蹂躏。

她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好死!

战争用铁蹄践踏生命,用魔爪蹂躏生存

青楼女子,作为社会形态末端的一个环节,滤网一样,纳尽了社会需要排出体外的所有泄物,是人们唾弃的对象。她们颜面无存,生存堪忧,被迫成为社会发泄的公交,却挽不回人们对她们的曲解和蔑视,底层世界的她们,注定了永世不得出头的命运。

个人命运都无法掌控,她们更遑论国难当头。她们看破了红尘,看淡了一切,举重若轻,给人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破罐子破摔的错觉。其实她们也通读四书五经,她们也精于琴棋书画,秦淮河花船上的酒令工于诗词,她们都能道出出处,(玉墨就是这样);她们只是自幼已成孤儿(豆蔻就是这样),沦落流离,从此便注定了委身青楼的命运

作家严歌苓笔触凝缓,态度严峻,再现了历史的悲壮。

作者|雷玉奇

公众号|甘宁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