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博弈论读后感范文

博弈论读后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15K 次

博弈论读后感范文

博弈论读后感范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博弈论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博弈论读后感1

博弈论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对于哲学家来说它是哲学,对于军事家来说它是一本兵书,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另一个《浮士德》,这就是博弈论。

我喜欢博弈论,因为我喜欢思考,喜欢斗争,不喜欢平静,我渴望从博弈论中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渴望博弈论给我迷茫的心指引一条光明之路。

我读博弈论,虽然懂得准确来说不是很多,但大致的意思我还是明白的。博弈论准确来说不是一门知识,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的工具,它是一种工具,让我们在解决任何事的时候都讲究策略,讲求科学,而不是凭感觉和直觉,博弈论让我们在一条路上走的更远,更久。

博弈论同样可以让人成长,让人在面对任何事的时候,都变得理智科学,做任何事都有了理论依据。它让我们在做决定时有了方向,不再迷茫。

博弈论没有出奇制胜的法宝,没有石破天惊的策略;它是平凡无奇的,又是那么让人着迷,因为它会让任何一个读它的人有所收获,不会徒劳而归。他就像一位无私的人民教师,对待她的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每一个读博弈论的人都应该怀着一颗庄重的心,因为它在教诲着我们!

真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发现博弈论的美,让博弈论引领更多的人走向希望,走向成功!

  博弈论读后感2

近日整理书橱时,我偶然看到了在东北财经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时所学的《博弈论》这本书。当时我们很幸运,学院特意选了东北财经大学优秀教师史永东教授来讲授这门课。史教授是当时东北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时年35岁,32岁时就破格晋升为教授),他把一门很深的学问给我们讲得惟妙惟肖,非常生动。直至今日随手翻阅时,仍能清楚地记起他讲课时激情洋溢的风采,但如今重新阅读这本书却有了不同的感受,当时是为了掌握其中的理论,现在则可以比较从容地去体会其中的道理了。

博弈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其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广,最通常的应用该是经济学吧。这本书中的理论很深奥,其数学模型的`推导更是复杂,然而书中的案例却既浅显又生动,很值得一看。现在拿出一个例子来,和大家一起分析其中的道理、分享其中的趣味。

这个例子是“智猪博弈”的故事,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这个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书中还有很多例子,并进行了分析,我们都能悟出些道理。所以读的时候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先有事实,后由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感觉就像是先有这个社会现象,然后才有这个理论去分析,这个理论套在这个社会现象上恰好合适。

  博弈论读后感3

《博弈论》是我很久之前买的书,翻了一下就丢在一边,最近几天因和同学互相洗刷不赢,我决定认真读一下这本书,一读才知道,生活中充满了博弈,我也渐渐地被它所吸引。书的封面写着: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我的目的也是它,让我在生活中获得更好的结局,至少让我有副好口才。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他的决策行为可能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理解,比如2006年的超级女生冠军是尚雯婕,有人提出疑问:他没有安又琪出众的外表,没有李宇春倾倒观众的舞台魅力,没有谭维维”无可挑剔“的唱功。那她凭什么夺冠?而这就反映出疑问者对博弈论的不了解。这个冠军本来就不是尚雯婕一个人得到的,而是主办方湖南电视台、天娱传媒、参赛的女生们、电视观众、媒体、各女生的”fans“等方方面面共同博弈的结果。

有人还认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还出现了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的可能:某些得分较低女生的”fans“,联手对付得分较高的女生;得分最高的选手联合肯定无望出线的选手以巩固地位,防止次高选手反超。

然而博弈论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的基本假设就是:人是理性的。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决策时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可以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回到正题,我怎样才能把博弈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囚徒困境,当我们处在囚徒困境的时候我们的策略处于占优策略,博弈在所有参与者选择占优策略的基础上达到均衡。而对于参与者中的”我“来说,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抛给对方选择,选择分为有益、无益无害、有害,加大选择风险。比如当我们处于劣势时,报复的方式就能起到有效地震慑的作用。而参与者的选择多半是无益无害的,即便有益的部分很吸引人,但人们总是不愿承担风险的,因为有害的伤害是巨大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