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如果一切重来优秀读后感大纲

如果一切重来优秀读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9W 次

篇一:《如果一切重来》读后感

如果一切重来优秀读后感

清晨的风永远是那么的惬意,在这充满春色的早晨里,自己懒洋洋地蜷缩在沙发上,享受着这属于自己专有的安静与闲适,这样的早晨真好,空气好好,阳光好好,心情也好好!带着心爱的宝宝尽情地享受着身边这所有的美好,希望把这生活中的点滴小幸福扩大到无极限,把自己包裹,把自己深藏!心中有那么一丝的小窃喜!不曾思考过这美好的时光如果重来一次会怎样?

自从自己有了宝宝后,自己每天除了准时充分地备课之外,偶有闲暇时也会对宝宝进行胎教,关于胎教和孕妇的饮食进补的书籍自己是看了不少,如若说静下心来好好读书,那还真的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不过什么事情也无法阻挡我看书的脚步包括我的宝宝,于是在假期我读了2本散文和3本玄幻小说以及2本校园故事书,在这众多的书籍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要算马克·李维写的《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从看到书名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了。脑海中不时的出现许多问题:什么可以重来?重来之后又能怎样?……好多问题缠绕着我,让我想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书中的内容,于是我虔诚的带着宝宝进入到了马克·李维的思维世界中,去感受他内心的世界。

记得老人们常说:“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否则一切就简单多了。”故事主人公,《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马上就要和失散多年的初恋女友结婚了,然而在结婚前夕,他却疯狂地迷恋上了一位在酒吧中邂逅的神秘女郎,以至于在结婚当天抛弃了妻子。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决定挽回妻子的时候,他在晨跑时被人刺伤,生命垂危。

在他处于意识模糊状态的阶段,他想起结婚之前去改礼服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挣扎告诉了裁缝扎内蒂先生,裁缝告诉他:“生活并非现代的机器,只须按下按钮就可以将选中的部分再重演一次,生活中没有任何退回过去的可能。”然而,当他醒过来发现自己回到了两个月之前的时候,他想,很显然扎内蒂先生错了。

他有了第二次机会,挽回他的错误,挽回他的婚姻和爱人的心,还要挽救他自己的生命。究竟是谁想要了他的命?是嫉妒他成就的同事?还是因为他的背叛怒火中烧的妻子?亦或是因为他报道揭露的事实而被改变了生活轨迹的无名氏?他只有六十二天的时间,去解决这一切。

当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我痛彻心扉,我难以想象,当真相揭晓的那一刻,我很失望也很轻松,失望是因为之前自己的种种猜测没有一个是对的,轻松的是我看到了故事的结局,有人说:“做一件事情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过程的享受,可能自己比较追求完美,所以我享受过程也很在意结果。

记得帕斯卡·梅西耶在《里斯本夜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总是无法看清自己的生活,看不清前方,又不了解过去,日子过得好,全凭侥幸。”这段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人类生存的困境,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盲目地在人世中穿行,瞻前顾后,总是没有远见,冲动而又懵懂地为自己下决定,又不能够承担这些轻率的决定所带来的后果,最后往往是追悔莫及。

当自己合上书的一刹那,我设想如果我身边的一切可以重来的话,自己最想回到的就是学生时代那种无忧无虑;如果一切真的可以重来,我希望自己可以更优秀、更孝顺!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的爸爸妈妈,希望他们永远健康快乐;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希望我的人生不要如此的波澜不惊,我希望自己可以活的轰轰烈烈,潇潇洒洒!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篇二:《如果一切重来》读后感

“多少人曾梦想着能够从头来过,在他们快失去一切时将生活归零。而这正是我的经历。”

2012年7月9日清晨,《纽约时报》调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在晨跑中遇刺,随之倒在一片血泊之中。清醒后的他发现自己回到了两个月前,上天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他有两个月的时间调查阿根廷独裁期间一桩丑闻的真相,弥补对最爱的人犯下的罪孽,并找出杀害自己的凶手。

从纽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安德鲁开始与时间赛跑……

看完马克·李维的这本《如果一切重来》,再来让我们剥开悬疑小说的外壳,会发现这无非讲的是一个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而这点,正是李维擅长的。

老人们常说:“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否则一切就简单多了。”故事主人公,《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马上就要和失散多年的初恋女友结婚了,然而在结婚前夕,他却疯狂地迷恋上了一位在酒吧中邂逅的'神秘女郎,以至于在结婚当天抛弃了妻子。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决定挽回妻子的时候,他在晨跑时被人刺伤,生命垂危。

在他处于意识模糊状态的阶段,他想起结婚之前去改礼服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挣扎告诉了裁缝扎内蒂先生,裁缝告诉他:“生活并非现代的机器,只须按下按钮就可以将选中的部分再重演一次,生活中没有任何退回过去的可能。”然而,当他醒过来发现自己回到了两个月之前的时候,他想,很显然扎内蒂先生错了。

他有了第二次机会,挽回他的错误,挽回他的婚姻和爱人的心,还要挽救他自己的生命。究竟是谁想要了他的命?是嫉妒他成就的同事?还是因为他的背叛怒火中烧的妻子?亦或是因为他报道揭露的事实而被改变了生活轨迹的无名氏?他只有六十二天的时间,去解决这一切。

当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时我恍然大悟,当真相揭开时,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下来,我现在还在想,如果真的一切能够重来,我会怎么做,也许会反省以前不好的行为,做得更好吧,从现在开始做好自己!

篇三:《如果一切重来》读后感

畅销小说,从昨天晚上七八点开始一直读到今天凌晨两点二十三分,如假包换的一口气读完。我很喜欢悬疑类小说,但通常情况下书读到一半就能猜到结局了。但这本书真的不错,如果不是因为看过太多的悬疑小说,满脑子天方夜谭,说不定真能震撼我一下。

安德鲁是《纽约时报》的一位资深记者,因为调查报道一些亚洲国家贩卖儿童给美国夫妇领养而一举成名。但也因此收到了三封匿名恐吓信。

安德鲁的上司奥莉薇亚收到关于阿根廷专政独裁期间政府杀害异见者的线报,指派安德鲁去阿根廷调查。

第二次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回到纽约之后,安德鲁终于完成了这份很可能震惊全世界,也可能给他带来普利策奖的调查报道,但就在报道出街前,安德鲁在滨河公园晨跑时遇刺,当他感觉自己正逐渐走向死亡时,却发现自己回到了两个月之前,就站在离事发地一公里的地方。

故事正式拉开序幕。

回到过去的安德鲁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查出谁是杀害他的凶手,或可以改变被杀身亡的命运。

他把自己的“穿越”经历告诉了曾经开车刮蹭过他的退休警察皮勒格和挚友西蒙,并取得了他们二人的信任和帮助。

皮勒格负责调查匿名信,他们排除了曾袭击过安德鲁的约翰·卡佩塔——纽约大学的神学教授,他和妻子无意中收养了一个从亚洲拐卖到美国的两岁女童。看到安德鲁的报道后,出于宗教信仰和良知,卡佩塔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借妻子带儿子回乌拉圭探亲的机会亲自将已经四岁的养女送回亲生父母身边。导致妻子返美后带着儿子不辞而别。对养女的思念和对妻儿的愧疚彻底激怒了卡佩塔,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安德鲁造成的,显然他完全忽略了这篇报道可能给那些无辜收养人带来的巨大伤害。

还有卡佩塔夫人,这位理智到冷酷的美人比她丈夫拥有更多的杀手特质。所以排除起来也就更费力气。

西蒙负责跟踪安德鲁的同事奥尔森,这家伙一直视安德鲁为眼中钉肉中刺。化名Spookie Kids在安德鲁的每篇报道后面侮辱谩骂攻击威胁。

连安德鲁的新婚妻子瓦莱丽都有嫌疑。谁让他在婚礼前半个月精神出轨,对一个仅在酒吧见过一面的女郎一见钟情,并为此在新婚之夜弃新娘而去呢。

当然还有被安德鲁调查的前阿根廷独裁政府飞行员,这家伙虽然没有亲自杀害或虐待过异见人士,却涉嫌驾驶飞机把被折磨致死或将死的七百多名异见人士抛入大海喂鲨鱼。在独裁政府被推翻后,他利用大赦和民主政府的软弱从奥尔蒂斯摇身一变成为奥尔塔格。不但逍遥法外三十多年,还利用从政府获得的小产业(它们曾经属于被虐杀的异见人士)发展成为一位颇为富有的皮革商人。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没有良心不知悔罪的恶魔,甚至我都有些同情他,在专制独裁的阴霾下,坚持正义的代价可能就是剜眼剥皮割掉生殖器,连累妻儿全都不得安乐,谁能坦然面对毫无惧色呢,甚至连枪口抬高一公分都不行。联系到前几天看的《病隙碎笔》,我忽然特别认同史铁生的观点,在酷刑面前变节或在死亡面前投降并不可耻。进而我不得不又当一次美分,为美国民众对投降变节等的宽容理性喝彩。大约也只有这样的土壤才能培育出罗伯特·李那样的将军吧。试想一下,如果南北战争时他不是选择了投降,而是为了坚持所谓的“理想”,为了自己所谓的荣誉,率残部进行地道战游击战麻雀战美国会怎样?!

所以从来没当过俘虏、没受过酷刑的人有什么资格指责那些熬不过折磨投降的同志呢,没经历过谁也别说一定不是叛徒。

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这本书吧。

穿越回过去,安德鲁采取了不同的行动,“过去”也发生了变化…

书的最后,我终于明白,安德鲁并没有真的回到过去,这一切不过是他被刺昏迷后脑中产生的幻觉,在那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他回想了所有细节,设想如果一切重来他会有怎样不同的选择,在意识消失前终于知道是谁要了他的命,但他到底死没死,作者是这样说的:7月10日,周二,安德鲁·斯迪曼的报道如期刊登在《纽约时报》的头版上。瓦莱丽在病床旁为他朗读了全文,而安德鲁还是一直没有醒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