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你欠生命一份奇迹》第一章读后感2000字

《你欠生命一份奇迹》第一章读后感2000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9W 次

启动奇迹的秘诀之“破瓶倾爱”——《你欠生命一份奇迹》第一章读后感2000字:

杨牧谷著。为何今天你我的生命平平无奇,甚至一潭死水?问题又出在哪里?作者说,“人一生的成败,是在怎样看、怎样用自己的一生。”

这书是一位父亲写在儿子二十一岁之际的挚爱之言,也是他以父亲的心写给无数死气沉沉的都市老油条的直言之书。

老油条是忧愁、焦虑、失望、愤怒、散漫、无助及方向迷失的人,也是只为已活、没有焦点的生命,这个人也可能是你或我......这些心理症候群,越来越普通地侵袭身边的人,也侵蚀着人的生命力。

人不应该未老先衰,因为人是按着上帝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借助犹太人对自身命运的了解,也透过对《旧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被造与耶和华立约,原有极其尊贵的地位,人与神的关系并不是只有被动,而是互动的。它与传统视人为完全罪恶,比脚底泥还不如的神学,真有云泥之别。

新约告诉我们,基督为人类成就救赎,并由此而创建新的可能,特别是复和的道理和职事。不过,这里指出的一点,我们在这里努力的,不是时下流行的心理辅导技巧,只讨论一些心理调校的方法。我们认为这等方法可能有一时的果效,但没有改变生命的能力。以为心理技巧能代替信仰出路者,无疑和以为人向上扯自己的鞋带就能使自己升高一样可笑。

《你欠生命一份奇迹》第一章读后感2000字

So,本部分所论的“启动奇迹的有效步骤”用的正是信仰的办法。要把一个老油条式的生命转化为耀眼如花的生命,秘诀就是启动“生命奇迹”的内在机制(theinnermechanics),是有效的,也是被证实过的。

圣经记载玛利亚膏耶稣的故事: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马可福音14:3-9和合本)

“破瓶倾爱”是玛利亚为耶稣安葬的事浇极贵香膏的故事,此举引起旁人甚多议论,耶稣却为玛利亚平反,并且吩咐: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都要述说这件事。换句话说,耶稣认为“破瓶倾爱”的事迹是要与福音一同传讲的。why?——福音是关于神对人的爱,“破瓶倾爱”是关于人对神的爱。后者最足以证明前者,而且后者具体演绎了人的生命可以怎样由底层上扬飞升,不仅能香及周围,还能遗泽历史。

1、背景

玛利亚浇香膏一事,是教会与团契经常讲述的一段经文,但其背景却未必交代,造成讲与听得都只能望文生义,或寓意灵意一番。需要交代的背景有下列几点:

(1)“膏”的需要与程序。出殡前膏尸的传统有其需与一定的程序。按其需要来说,古代近东有为过世的亲人举哀的传统。原来他们相信,人生在世几十寒暑,正是“无功也有劳”,若过世了,亲人却没有不舍之感,灵魂就会不忍、不甘离去。在世的为使亲人平安离去,就会为死者举哀。当时的希腊社会,还有职业举哀人,帮忙哭号,以示悲情。新约福音书记载哀家常有许多人,他们当中不少是城中的职业举哀人,出殡后他们就会各回各家(参拉撒路过世后的家中情况,约11:19、31)

至于举哀要多少天(时间),就由死者在亲友中的重要性而定,由一日至七日不等。这就产生膏尸的需要了。中东地处沙漠,气候炎热,昔日又无冷藏设备,故有用香膏膏尸(第二个膏尸动词,读“告”音)的习惯,以避尸臭。

膏尸的程序是这样的:先为死者沐浴,以除不洁;然后用香膏涂抹全身,再以麻布裹尸做出殡前预备。这说明了为什么耶稣说,玛利亚破瓶倾爱之举“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了(可14:8)。

为什么需要“预先”呢?

原来犹太人像中国人一样,家有丧事,怎样安排下葬事宜,通常由一家之主(男人),或死者圈中最重要的人物做主。女人,特别是在家属以外、又不是有关圈子内的核心人物,完全无置噱之处。玛利亚正是这么一个人,她既不是耶稣家中的人,也不是十二门徒中的一个,她哪来机会在主下葬之事上做任何事呢?因此他抓住机会,为主下葬的事预先作准备。

(2)膏的价值。福音书说香膏值三十多两银子,在当时约等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故旁人看了就说“何用枉费”。好多解经家忙于告诉你,三十多两银子等于现代币值是多少钱,这种换算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一种货币值多少钱,其实不能用汇率来计算,而是用它当时购买力来算,我们那里知道耶稣时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什么呢?再何况,古代钱币和现在钞票之间,根本就没有公认的兑换率。

既然货币的价值是在购买力,我们不如以一个典型工人的收入作比较,目的是有一个大致的概念。若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的数字来说,个人一年的平均生产总值是21800亿美元,约等于163500港元,折算成月薪就是13625港元,大概是一个计程车司机或泥水匠在1996年的平均收入。以此来比拟耶稣时代一个普通工人合理的收入是合理的。

三十多两银子就相当于163000港元吧,今天谁会用163000港元来买一瓶香膏,一次性浇在耶稣头上?

(3)破瓶。这是古代膏人的另一传统。破瓶表示倾尽所有,不再存留,也不为别人使用,只单单为所爱慕的人倾尽所有。我们不得不问:

爱,今天还有人这样爱主吗?

爱,又岂不是应该这样尽情?

今天谁又曾稀罕过有保留的、精打细算的爱?作者:一横1竖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