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数学读书笔记范文4篇

数学读书笔记范文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7W 次
本文目录数学读书笔记范文《中学数学解题研究》读书笔记《中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数学分析的读书笔记

尽管原来教授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这门课程,不过很久了,去年曾经给毕业班的学生带过数学教育的校内实训课,但还是感觉了了。其实去幼儿园,也经常和老师们探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设计和实施,但很惭愧。这几天又重新开始学习有关数学教育的材料,既包括网上很多相关文章,也包括黄谨编著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俊主编的《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金浩主编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等书籍。

数学读书笔记范文4篇

阅读的收获还是有的,也就明白为什么幼儿园老师们会把数学活动简单化(小学化),为什么很多老师会感觉为难。如果我们自己的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的教育学知识欠缺的话,确实很难把幼儿园数学教育做到位。单纯照着教材上两节课,任何一位老师都能做到,可是如何确定每个数学活动的关键经验、如何很好地把数学融入主题又不破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如何结合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活动、如何把孩子引入逻辑思考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些问题对老师们真的都是难题。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运用语言教育的方法是永远达不到这个目的的。而我们的老师太习惯语言教育的方法了。学科的特点还是不能忽视。

阅读还发现教材的东西太多,有关儿童数学教育的书籍最多的一是师范专业的教材,二是幼儿园孩子的教材,当然给孩子的教材最多,亦喜亦忧。幼儿园的孩子可以依靠教材学到的数学不足10%,请大家都不要迷信教材。

还是需要继续学习。

《中学数学解题研究》读书笔记数学读书笔记范文(2) | 返回目录

读完《中学数学解题研究》这本书,让我全面的了解了数学解题的一些知识,自己也对中学数学解题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那么,首先,何为解题?而在中学数学中涉及的数学题,主要是标准性题目和训练性题目,这类数学题,大多是已经解决的数学题目为背景,根据数学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现有成题的基础上人工设计的。

怎么设计数学题目呢?设计数学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对已有的经验观察、实验、计算、推理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用合情推理方法设计的,也有的是对现有成题进行适当的因果变形,用逻辑推理方法设计的。这是我在其中学到的设计数学题,对于设计数学题,也是对数学老师的一项基本的要求。

那么解答数学题有什么要求呢?其中基本的要求是:正确、合理、完满、简洁、清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再课堂上渗透解题的简洁合理性,不要只强调正确性,这也是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忽略的。

那么数学解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给出了一般的数学解题的步骤。第一,你必须弄清楚问题。第二,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第三,实行你的计划。而国内的常用数学解题分为了四步:第一,审题。第二,探索解题方法。第三,给出题解。第四,分析题解。

而对于数学解题的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原则,例如,遵循熟悉化原则、简单化、直观化、特殊化、一般化、和谐化等原则。还有转化法、代入法、参数法、直接法、数形结合法,也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以渗透到课堂上,教给学生。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自己参考书总结的一些东西,尽管理论性知识多了些,但是也受益匪浅。

《中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数学读书笔记范文(3) | 返回目录

我所看的这本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2月出版的《中学数学教学论》一书。 书中论述了中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中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介绍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中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总之,这本书对我而言在教学方面非常有帮助,可以大大地提高我对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让我可以学到很多新理念,并尝试着运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去摸索经历,从而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数学分析的读书笔记数学读书笔记范文(4) | 返回目录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凭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从教育科研的高度,积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深刻地反映 了我们中学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我从中受益匪浅,先将摘录和体会展示如下:

本书开篇罗列了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概念不清:运算符号错误;错用运算律;对负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违背运算律;违背去括号法则。“这六大点也是我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提前纠错,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与爱、尊重和理解。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尊重、理解并宽容地对待他们,这不仅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及学生的热爱。“的确,在平时的授课中,我门太严了,不苟言笑,造成学生的紧张,这些做法不可取,应该严就严,多给学生勇气敢于说话,私下也应多关心关注学生。同时还指出教师如何帮学生纠错,

1。通过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误、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

2。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适当从学生易错的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加强对典型思路的分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3。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自行纠错,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结合实例助其理解。如:”有些数学概念从客观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从实际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知识中,退步引入并加以抽象,尤其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入手,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具有的上进心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减少运算的错误。” 即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理论中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活动不在是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一节课若开始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索然,下面的课就将难以进行。导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就为本堂可打下了基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欲,有一展身手的动力。导课的方法: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2。设置疑点,引起重视;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问题提出后,学生出现沉默:原因: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3。教师提问时问题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总结:问题的难易不是有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序,不理解的就是难的,能理解的就是简单的,(教师应调查学生,再评判难易,不要唱独角戏,自以为是。)

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讨论出现沉默时,教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时,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

提问的策略:1。切忌问题的设计。注意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在课堂时,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都懂的要问,不懂的反而不问。学生被动地回答,没有自由提问和思考,缺乏师生互动。2。所提问题少而精。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

小结:以后课堂问题设计应参照次原则,避免重复错误。

小组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应以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如到个组内的合作讨论中,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当好导演,不能让讨论只是走过常

课堂上,敢于放手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解决问题(教师不要站在讲台说个不停,影响学生思路,效果不好。)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