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改”比“写”更重》的读后感

《“改”比“写”更重》的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84K 次

近日,读了“海教在线”上许局推荐的《我从不上作前指导课》一文,深有感触。对应着我的习作教学,更坚定了我的习作教学主张:“改”比“写”更重。

《“改”比“写”更重》的读后感

我以为:“写”是将已知的东西呈现出来,涉及的是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改”则是在呈现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体现的是在最近发展区内迈进的过程。显然,“改”比“写”要重要得多。

三年前,我就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批改一次学生的文章,大概需要花掉五、六个小时,几乎占据掉一个星期中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教师批得筋疲力尽,到底能给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于是,每次讲评之后,我总布置学生用铅笔在教师批改好的作文上进行修改。首先修改教师指出的字词问题,哪怕是教师改好的也要描一次,其次是根据本次习作讲评的重点进行片段的修改。

虽然这样的习作本上有了很多似乎凌乱的铅笔字,但是,学生的本子本来就不是为了接受检查的,而是为提高习作水平的。真正为了孩子,哪怕接受领导的批评又有何妨?当时我这样想。好在检查作文本的领导也是教学的行家,不但没有批评习作本的凌乱,还在大会上表扬了我的做法。对应着我的“改比写更重要”的习作教学主张,我以为需要在学生习作训练过程中做到如下三改:

一改:列出的提纲由于我是中途接班,因此我不敢像管建刚老师那样从不上作前指导课。我以为作前的指导是需要的,但不可涉及习作的技法,更不可提供例文或范文。主要是在习作的素材上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尽量让学生挖掘出更多的更新的素材。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选择出创新的题材。对一些不太适合的题材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与纠正。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每个学生的习作素材?列出习作的提纲是一个捷径。请学生将文章的框架列出来,并标出重点段落的顺序。先将提纲递交学习小组讨论,提出改进性意见,再由教师批阅,教师给出改进性的建议,最后由作者修改习作的提纲。这样的操作流程,使每个孩子的文章具有准确的方向,确保每个孩子的习作能达到底线的要求。

二改:打好的草稿“批阅草稿”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个环节。但具体的操作办法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以为:批阅草稿应该是粗线条的,应该是谋篇布局上的指点,而不是具体文字上的纠正。我常用的方法是:浏览草稿,或在本子上写上一两句修改的意见,或面对面地指点修改的方向。完成草稿的批阅后,我的习作指导课才能拉开序幕。我要根据本次习作的目标和学生草稿之间的距离确定指导课的方向和重点,力争为每个学生找到最佳的修改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孩子领到了具体明确的修改任务,才能进行有效的修改。我特别欣赏被改得面目全非的草稿,这种改变才是真正的提高啊。

三改:改好的习作批改学生的作文,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旁边放一张习作讲评课的备课纸,只要批到的文章出现突出的优点和明显的缺点,我总会将学号和具体的优缺点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一个班的习作批下来,会积累到近20篇文章的优缺点。这些记录成为习作讲评课的最重要的依据,我会在这么多的记录中筛选出三五篇好的习作,整合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缺点。我的讲评课主要就围绕着“两个缺点”展开。

由于我的讲评内容全部来自学生的文章,大部分能直接点出习作的作者,因此,每次讲评课,孩子总会听得十分认真。学生在我的讲评和优劣习作的对比赏析中,明确了习作修改的方向,一般都能进行比较深入和有效的修改,特别是一些片段,好多孩子觉得不称心,就重新写在习作的后面。因为每个学生还要接受我对于习作修改的检查和打分,因此,每个学生都会十分投入地进行习作的修改,改到自己的最佳水平为止。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想,只要我长期重视孩子习作的修改,那么孩子的习作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