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障碍是什么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障碍是什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09K 次

我认为学生朗读课文缺乏感情,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没有产生感情,没有被课文表达的感情所打动。学生没有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原因是是多方面的: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障碍是什么

一、有的课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此陌生,不能产生感情。

例如,《少年闰士》这篇课文,所写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学生比较陌生,加上鲁迅先生的语言比较艰涩难懂,学生很难产生感情,也就很难谈得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二、有的课文只是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不会使学生也获得同作者一样深的感受。

例如,阿累所写的《一面》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只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现在的学生根本不能产生什么共鸣,因为他们没有作者那样独特的经历与体验。

三、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成人的作品,作品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是成人的思想感情,并不是学生的思想感情。

而且,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连老师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更何况学生!这些成人化的作品,学生在朗读时自然不可能产生和作者那么真切的感情,学生的感情离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其实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四、有的课文虽然适于学生有感情朗读,但是学生缺乏反复品味的时间。

学生对课文没有经过反复品味,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简直是天方夜谭!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而细细品味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而现实中教学一篇课文仅仅两、三课时,甚至只有一课时,就算加上课前预习,也很难达到反复品味,也就很难谈得上有感情朗读课文了。

有感情朗读课文,不是一项简单的朗读要求,也不是语文老师一个简单的口令,更不是语文老师对学生朗读的笼统评价:“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的心灵只有被课文的思想感情真正打动了,产生共鸣了,朗读起来才会有感情。要知道:情,发乎内,传乎声!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