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鸿门宴读后感(共9篇)

鸿门宴读后感(共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5W 次
本文目录鸿门宴读后感鸿门宴读后感作文《鸿门宴》读后感700字《鸿门宴》读后感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鸿门宴读后感笔记读《鸿门宴》有感1000字鸿门宴的读后感《鸿门宴》读后感700字

《鸿门宴》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酒局,论证酒与时局、政局的亲密关系,并由这些酒局对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综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1200字有关鸿门宴读后感请看下文。

鸿门宴读后感(共9篇)

1200字有关鸿门宴读后感:人的品行不一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多少人渴望称王,又有多少人因争夺王位而惨死。甚至有些至亲还因王位而自相残杀,这样的例子难道历史上还少吗?

读完《鸿门宴》让我有了许多的想法,它的时间与历史上的“重庆谈判”有着一些类似。我在想加入毛泽东与刘邦因害怕中计而未去,这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写?如果毛泽东没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是蒋介石的阴谋得以成功,让蒋介石有充分的理由掀起内战,那结果会不会是国名党统治了中国呢?如果刘邦没有去赴约,不知道这件事,那江山会不会就属于项羽呢?其结果留与大家想。接下来,我要分析我的看法了。

《鸿门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邦。小时候看过一些古书,了解刘邦是一个治国有方的好皇帝。却不曾知道这背后的故事。通过学习,是我再一次看清了刘邦,原来他不只是具有勇敢几只的性格,还有圆滑狡诈细心机警性格。虽说《鸿门宴》中刘邦是胜利者,但从另一面我发现了项羽其实也是一个好人。他豪爽直率,自矜功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少不了他的名字,岁愚但品行不坏,我挺欣赏他的。

这篇文章里也出了一句名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现在社会给鸿门宴下了一个新的定义。都说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掉下来,果真如此。一桌美味无比,价格不菲的佳肴,哪怕是吃完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的。这里边的城府可深这呢!现在的社会人才虽多,但遇不上伯乐,在好的人才也是废材。但偏偏一些废材站得比你高,活得比你好。如果有人也是个废材,他也想这样,怎么办?太容易了,设一桌“鸿门宴”这结果大家也想到了。我不懂那些人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职位呢?我也不懂为什么有些官的自制力为什么那么差,是缺钱吗?还是想多赚取一些别人的钱啊!这么容易收贿赂的官会是一个好官吗?既然他不是好官,那又怎样回报社会,发展中国呢?如果每个人都不思进取,只想拿些钱去贿赂他人谋取职位,那又有什么用呢?废材太多了,社会便会颓废下去,中国边会停滞不前。一桌“鸿门宴”的影响太大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学习项羽用自己的智慧“以少胜多”?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刘邦那样能伸能屈?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张良那样忠心耿耿,做好自己呢?

“鸿门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陋习,而历史上的“鸿门宴”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什么两个名词明明是一样的,其影响却这么令人震惊呢?是因为时代不同吗?还是说因为人的品行不一。我很希望“鸿门宴”事件在今后的社会里能悄然无声的消失。

1200字有关鸿门宴读后感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收获。

鸿门宴读后感作文鸿门宴读后感(2) | 返回目录

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给你带来一篇读后感文章,供大家参考;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这是汉高祖对张良的肯定。

在那个楚汉争霸岁月里,张良功不可没,没有他,刘邦安能得天下?他深谋远虑,计策神效且周全,深得刘邦信任。

然而,就在刘邦得天下之后,张良却又可善终,在那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天下定,谋臣亡。”的时代里真的很难做到。就例如,韩信,他为打下汉室江山可谓劳苦功高,但也被刘邦给杀了,萧何也是功臣,当初他一家几十口人一起跟着刘邦起义,可这时,他却成了介下囚。

唯有张良不自矜自伐,不自恃功高,刘邦给他封邑三万户,他惋拒,只要了一个小小的地方“缁”,当了个留侯。他深知人心险恶,所以他用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全身而退,他去学道,游四海,为的就是怕遭人迫害,最后他在张家界那个人间仙境寿终正寝。

我不禁感叹,自古英雄在建功立业之后,大多者都不能全身而退,甚至搭上自己的生命,岳飞不就是个典例吗?张良一样得以青史留名,留芳万世!

《鸿门宴》读后感700字鸿门宴读后感(3) | 返回目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读后感鸿门宴读后感(4) | 返回目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鸿门宴读后感(5) | 返回目录

鸿门宴之时,众多实权派并立。

刘邦、项羽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在众多实权派眼中,如果刘邦敢挑战项羽的霸主地位,那项羽杀刘邦,只能怨他自不量力、活该。

但是如果刘邦对项羽俯首称臣,项羽只因猜忌刘邦就杀刘邦。在众多实权派想中,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项羽固然可以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但刘邦的军队呢?项羽却显然不可能马上消灭。众多诸侯的实力,他显然了无法消除。

项羽不杀刘邦,那他当时已是无人能挑战的霸主地位。如果他杀了刘邦,众多实权派必然马上人人自危。项羽霸主的地位必然马上就会丧失。

项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再利用霸主地位去谋求自己最大政治利益。就好象庞统劝刘备杀刘璋,程昱、荀悠的叔叔(不好意思打不来这个字了)劝曹操杀刘备,刘备与曹操都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很简单,政治利益决定的。项羽不听范增的劝说杀刘邦,也是基于政治利益。

我常奇怪, 为什么项羽不杀刘邦。

后来终于发现,蒋介石在北代成功后。不敢杀冯、李、阎任何一个人,情景大约也是如此吧!

我常奇怪人们为什么说项羽妇人之仁。

最初会稽都尉想造秦始皇的反。感觉势单力孤于是就扫项氏叔侄做帮手。项氏叔侄想当老大,于是项羽就拿刀把都尉杀了。有人不服,于是项羽拿刀一口气杀了好几十个,直到没有敢表示不服。项羽才住手。(这可是合作伙伴)

后来率兵攻打彭城。攻破城后,下令屠城。当时的人都说,项羽打仗从来都是这样子的。太野蛮太残忍了。

再后来项羽给宋义当副手。项羽不满意宋义的指挥,于是拿刀就把宋义给杀了。从此他成楚国最高的军事长官。(这可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再后来项羽大败秦军,俘虏了二十万秦军。感觉这些秦兵留下来实是祸害。于是一黑夜把他们全活埋了。

再后来有人说项羽没有一点政治头脑,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于是项羽把他扔到锅里煮了。

再后来,项羽感觉义帝对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派人杀了他。

我无意否定项羽的所做所为。我只想说,这种人如果都称得上妇人之仁,那杀人不眨眼该是什么样子?!我只想说,项羽绝对是一个举手不留情的人。

他为什么不杀刘邦,时也、势也!是迫于时势。这种时势,刘邦、张良都看得清清楚楚。否则?凭刘邦那种雄才,张良那种智谋之人,敢把自己的生死寄托于项羽这号人的测隐之心上。

鸿门宴读后感笔记鸿门宴读后感(6) | 返回目录

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给你带来一篇读后感文章,供大家参考;

谈到楚汉之争,最出名的不外是鸿门宴,《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举办了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项伯—一个被长期忽略然却在鸿门宴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张良,项王对他的不满以及起来杀意,才让他有机会逃走。

张良——刘邦的智囊袋,然刘邦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 ,连刘邦想独霸天下的目地都不曾告诉过张良,但张良却不记前嫌,是他通知了张良,是他为张良出谋划策,是他在刘邦独自一人逃走时,镇定自若。

项王——唯我独尊,目光短浅,毫无心计,他的智囊袋范增告诉他,刘邦有独霸天下的心,一开始项羽很生气,且对刘邦起来杀意。然而却因为刘邦上门谢罪,而原谅,范增多次示意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羽的唯我独尊,不善用人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

范增——项羽的智囊袋,他说一个老奸巨猾,洞察敏锐,是他最先察觉到刘邦的霸心,他劝说项羽杀了刘邦,刘邦心软放过刘邦,导致最后被杀。

读《鸿门宴》有感1000字鸿门宴读后感(7) | 返回目录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多少人渴望称王,又有多少人因争夺王位而惨死。甚至有些至亲还因王位而自相残杀,这样的例子难道历史上还少吗?

读完《鸿门宴》让我有了许多的想法,它的时间与历史上的“重庆谈判”有着一些类似。我在想加入毛泽东与刘邦因害怕中计而未去,这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写?如果毛泽东没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是蒋介石的阴谋得以成功,让蒋介石有充分的理由掀起内战,那结果会不会是国名党统治了中国呢?如果刘邦没有去赴约,不知道这件事,那江山会不会就属于项羽呢?其结果留与大家想。接下来,我要分析我的看法了。

《鸿门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邦。小时候看过一些古书,了解刘邦是一个治国有方的好皇帝。却不曾知道这背后的故事。通过学习,是我再一次看清了刘邦,原来他不只是具有勇敢几只的性格,还有圆滑狡诈细心机警性格。虽说《鸿门宴》中刘邦是胜利者,但从另一面我发现了项羽其实也是一个好人。他豪爽直率,自矜功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少不了他的名字,岁愚但品行不坏,我挺欣赏他的。

这篇文章里也出了一句名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现在社会给鸿门宴下了一个新的定义。都说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掉下来,果真如此。一桌美味无比,价格不菲的佳肴,哪怕是吃完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的。这里边的城府可深这呢!现在的社会人才虽多,但遇不上伯乐,在好的人才也是废材。但偏偏一些废材站得比你高,活得比你好。如果有人也是个废材,他也想这样,怎么办?太容易了,设一桌“鸿门宴”这结果大家也想到了。我不懂那些人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职位呢?我也不懂为什么有些官的自制力为什么那么差,是缺钱吗?还是想多赚取一些别人的钱啊!这么容易收贿赂的官会是一个好官吗?既然他不是好官,那又怎样回报社会,发展中国呢?如果每个人都不思进取,只想拿些钱去贿赂他人谋取职位,那又有什么用呢?废材太多了,社会便会颓废下去,中国边会停滞不前。一桌“鸿门宴”的影响太大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学习项羽用自己的智慧“以少胜多”?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刘邦那样能伸能屈?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张良那样忠心耿耿,做好自己呢?

“鸿门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陋习,而历史上的“鸿门宴”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什么两个名词明明是一样的,其影响却这么令人震惊呢?是因为时代不同吗?还是说因为人的品行不一。我很希望“鸿门宴”事件在今后的社会里能悄然无声的消失。

鸿门宴的读后感鸿门宴读后感(8) | 返回目录

成王败寇,这是人们历来所遵循(信奉)的“真理”。惟有千年前的楚汉之争好像是个例外。这场战争最终是以项羽命断乌江而告终,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后人往往是不为刘邦喝彩而为项羽惋惜。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死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死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

《鸿门宴》读后感700字鸿门宴读后感(9) | 返回目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