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9W 次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1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梅丽莎、赛西和我有时候会说起那些我们辅导过的家长,其中就有这类父母。他们教育孩子,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梅丽莎说的很有道理,她觉得,如果父母因为害怕而教育子女,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不到多少好西,家长也起不到示范作用。出于害怕而教育孩子的父母就是被动型家长。

养育儿女和钓鱼可以说是世界上两种最需要耐心的活动了。不仅如此,做父母跟船钓一样,也会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让人胃里翻江倒海、难受得不行。钓鱼也好、养育子女也好,都需要上面所说的短时或持久的耐心和接纳能力。

记住,不要跟孩子争吵。孩子跟父母吵架,不是为了让父母顺从他的心意,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两者对孩子都是毫无益处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说“我很爱你,所以不跟你吵”,然后走开。这种方式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十分有效。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2

尤金·彼得森就曾说过:“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懦弱似乎是父母、特别是有信仰的父母的大敌,因为在常人眼里,做父母的“理应是”强壮的人,有自制力,凡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可是现实中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句话,这些品质我们并不具备。只要是人,就都是懦弱的,即便是那些在旁人眼里坚强、虔诚、有自制力的家长们。其实大家跟我一样,心里都明白,我们都是懦弱的人,逞强是行不通的,这也是孩子渴望从父母身上得到的。

彻底剥夺自由,取消自主权,对成长的孩子是没有好处的;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顺利步入成年。家长都会在必要的时候,把自由和责任逐步交还给孩子,一次一点点,同时静观其变。如果孩子的责任感加强了,下一步就给他们更多一点自由,这样循序渐进地交还,不可一蹴而就。万一(或者说假如)孩子又搞砸了,父母可以把先前的过程重复一次,一直到他们真正懂事为止。有些孩子懂事早一些,有些孩子懂事晚一些,所以等待的过程往往是比较困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3岁孩童有3岁孩童的思维能力,青少年的大脑也有它的局限性,做父母的应该在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和发展水平以后,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拿成年人的准则去要求,尽量现实一点儿。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