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27K 次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

昨天听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真真是被震撼到了。曾国藩一生中能够被保留下来的文字,就有2000万之多。

一个人或许能够做到一时勤奋,但是如果能将勤奋贯彻终生,是该有多么了不起!而曾国藩就是一个将勤奋持续了一生,他笔耕不辍,时时勤勉,虽然天资不算太好,但是他足够勤奋,也不自傲,会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比如他创建了湘军,并亲自培训,以思想教育加强管控的同时,开展技术性训练。在曾国藩的训练下,成为一只纪律严明和战斗力强的队伍,并一举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其实曾国藩的资历并不太好,甚至可以说不太聪明,他考秀才考了7次,在他23岁那年才考中了秀才。但他的成就是值得我们恭敬仰望的,他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平定太平天国,还在文学上有所造诣,是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读书可以明理,读史可以明智,曾国藩的经历或许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读,来践行,时时勤勉励,岁月不待人。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2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目瞪口呆:只见那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平平资质,却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通过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个“恒”字成就了他。本书有别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更多地从人物的细节琐事着手,较为真实地为大家还原了人物形象,中间同时夹杂着许多作者对于主人公的人物评述。

他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观其一生,始终离不开“有恒”二字。这本书中曾国藩“有恒”的性格特征无疑是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曾国藩读书有“恒”,他推崇“读书不二”,一本书未读完绝不去读另外一本。除了读书有恒,用兵打仗亦是若此,在做其他事情,他还是以恒为最高准则。

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固定的日程,这样求恒,自然是极为痛苦的。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不可能熬下去。熬不下去怎么办?熬不下去也要熬,用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当极倦怠之时,他都会在日记中进行自省,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于懈怠无恒的行为零容忍。

书中说,每一个人不管天资如何,只要肯下得苦功夫,就能做自己人生的锻造师,从混沌中幡然醒悟,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时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不能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地长高,也会让人慢慢地成熟。

虽然曾国藩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要发扬和继承这种优秀的品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奋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3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曾国藩,前半部分展示了曾国藩的刚强与坚忍不拔,在身体的病痛中破茧成蝶,在官场的磨炼中浴火重生。然而,被很多人认为是“千古完人”、“理学宗师”的曾国藩却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比如他非常热衷于风水、相面、算卦等事。那么这些事又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曾国藩呢?其背后又折射出曾国藩怎样的心理状态?

其实从宋代以后,风水之说就大兴于民间,而且曾国藩是理学专家,谈论风水鬼神本来就是理学家的本分之事,换句话说,“风水鬼神”是“理学”庞大体系之内的一个光明正大的分支,所以曾国藩相信鬼神本身就无可厚非,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总把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等激励性的话语挂在嘴边上,而且以此来勉励子孙。

但另一方面,他还精通相面之术、会算卦、相信托梦、相信扶乩。这让我们感到曾国藩貌似很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反而恰恰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平衡。因为虽然说事在人为,但世间有很多事让我们感到无法左右,特别是曾国藩常年带兵打仗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在战场上,战争局面常常大起大落,忽而势如破竹,忽而陷入绝境,忽而又绝处逢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人们很容易感觉到自己是被冥冥中一种更强大的神秘力量所捉弄。所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感到,人力其实非常的渺小。所以在这种大起大落、前途未卜的状态之下,他需要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安放好自己的内心,以便更加从容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这个寄托,就是风水鬼神,就是扶乩,就是算卦。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让自己整天沉沦在迷信之中,他更不想让自己的子孙迷信从而消磨了斗志。所以就一直用“志之所向,金石为开”等话语来勉励自己和后人。所以,曾国藩实际上是用天命来排解心中的迷惑愤懑,用事在人为来让自己继续奋斗。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多么挣扎的曾国藩,又是一个多么不屈的曾国藩!

曾国藩整个家族的资质都非常平庸,别说左宗棠一向瞧不起他,就连他的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他太“儒缓”。但就是这么一个愚笨之人,创造了很多别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奇迹。

首先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蓬勃兴起,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失望,满朝如无头苍蝇,举国束手无策,但只有曾国藩独辟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了湘军,让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

其次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剿灭太平军后,他的功名如日中天,但他毅然请求削去自己的大权,急流勇退,才得以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蹉跌。

最后他还深通官场韬略,官场功夫如同太极高手,善于化解种种难题于无形之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精明”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实非常人可比!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4

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可思议。原来曾国藩和我心里认为的一直以来都是不一样的。现在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曾国藩的特点那就是笨且执着。他的一生都在学习与自我鞭策。他对自我的约束已经上升到几乎是自虐的地步了。他的日课更是让我不可思议多参加一顿饭局要反省,少看了一本书要反省,多看了其他姑娘一眼要反省。曾国藩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在曾国藩成功以前,他一直都是饱受磨难的。其中有五次受辱,被曾国藩始终铭记在心,而第四次与第五次受辱可以说是曾国藩人生的两个转折点。在长沙组建湘军时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但曾国藩忍辱负重,终于在与太平军作战中获得胜利。

长沙之辱带给曾国藩的道理便是要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也让我明白挫折并不是来打败你的,而是来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奠基石的。而第五次受辱更是让曾国藩的为人处事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国藩不再像以前那样与整个大清王朝官场都格格不入了。曾国藩的这番变化让我明白做人不必太过愤世嫉俗,而因该在必要时能和光同尘,圆润柔软。

明朝时的海瑞是个举世皆知的清官,清到在官府里种菜,清到出来买肉都能引起满城轰动。但他的清也仅此而已。他除了清以外也没有做成一件对百姓有益的大事。但曾国藩不一样,曾国藩公私分明,决不将公款收入腰包,因为曾国藩的志向是做大事。他做事重效果,轻虚名,也让我认识到,至刚者实为弱者,强者能做到含蓄包容之人。想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能死脑筋,而要学会灵活变通。

从曾国藩身上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便是坚持。曾国藩天资愚钝,同时代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十几岁时变通过秀才与举人的考试,但曾国藩一直到二十三岁才考中秀才。曾国藩知道自己笨拙,所以他每天都读书,写字,做日课,做到了持之以恒,坚持了几十年。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都不比曾国藩笨,却学识比不上他,很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浪费了自己的天资,不能坚持每天学习。曾国藩的坚持甚至几乎达到自虐的地步,读书时通常数月只读一本书,每天都坚持固定日程从不懈怠。我想我们要是有曾国藩一半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想象的吧!

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后不禁长叹一口气,为曾国藩悲哀,即使他如此努力,大清王朝还是再走下坡路,他也只能哀叹“天命之不可为”,但曾国藩身上最闪亮的一点——“有恒”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5

这段时间一直在读张宏杰编著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有些费心费时,因为书中引用了大量曾国藩的日记、家书、书信,这些文言文难度比较大,晦涩难懂,而且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生僻字,这些都需要去查它的读音或意思。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写得确实很好,读者很容易被曾国藩的经历所吸引,更会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曾国藩的一生非常坎坷,首先他的资质较差,无论是智商还是身体状况,与常人相比都处于弱势。这估计是和基因与环境有关,曾国藩的家乡至今还是个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地带,那个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么聪慧。曾国藩的父亲在家教十分严厉的条件下,仍然连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败而告终,曾国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读,六次考试均落榜,还受到了考官的'当众讽刺。然而也正是这次耻辱,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曾国藩竟咬牙发奋,第七次终于成功,从此开启了自己飞黄腾达之路。

曾国藩一生经历过五次耻辱,分别是:刚才所说的参加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金銮殿中向皇帝奏折,为解释清楚画了一张图表,但“画图甚丑”遭同事讥笑;因不满官场的恶俗风气及皇帝的浑浑噩噩,公开批评皇帝并被“京师权贵唾骂”;由于治军手段太过强硬,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还有最后的,由于触及了当地官员的利益而引发的江西之困。

曾国藩为什么会遭受这么多挫折?其实他的心确实是好的,一直想维护大清朝的长久统治,一直想为百姓谋福利,但在真正做事时却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也就是咱们今天常说的“愤青”。而且总感觉,自己是圣人那么别人也要有圣人的品质,自己是忠诚的,那么反对自己的人必定是不忠于大清王朝的,这个逻辑就很危险。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这很可能会触犯到很多人,或损害到很多人的利益。

曾国藩后来也反思到了自己的这些问题,并开始转变。其实很多人认为,曾国藩经历过官场的磨炼,由正直变得圆滑了,由洁身自好变得阿谀奉承了。其实并不然,虽然他的行为方式转变了,但忠于大清、造福人民的心丝毫没变,他的这些转变只是为了能在官场上生存下去,而只有生存下去,才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首要前提。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6

曾国藩这个人的名字都不陌生,关于他的书也是多的数不胜数,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人性的魅力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为官之道,教育之道为什么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这本书。

了解曾国藩的生平,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足以我们毕生修炼。可以说他是一个天生愚笨的人,他的成功就是勤奋,坚持。

一个人可以活成什么样?能活成什么样?透过曾国藩的传奇人生,有力的证明了,只有你多努力,够勤奋,肯坚持。我们也可以拥有我们自己的完美人生。

下面,带着对曾国藩的敬仰,我整理了对我触动很大的五点:

一曾国藩考了7次才考中进士,还是以倒数第二的成绩。很多书说他是个有点愚笨的人,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韧性,很多人估计两三次考不中就放弃了,但他没有,反而由越挫越勇。所以他后面扶摇直上。也说明他有非常扎实的功底。

二这个人超乎常人的执拗和不服输,不懂的就学到懂,不会的就学到会,认定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做人如此,打仗如此。他要求他下面的士兵,每天早起一起吃早餐,读书学习,其中做不到的,他坚持让整个队伍的人一起等,只有在全员到齐的情况下,才肯用餐。在他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全队都严格执行,当时,他手下的队伍是唯一能上战场杀敌的。其他官员的领导的团练,都是做做样子。他坚持要做就做最好。

在打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超常的耐心。挖深深的壕沟,没有很高深的战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耗死敌人。他一直强调,我们眼光要看的长远,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

三及时总结反思,他真正做到了每日三省,每天都对自己当天的所作所为进行总结,发现做的不对的地方,马上改正。前期他因为性格上的弱点,树敌无数,很多想法都很难执行。当他40岁后,他马上意识到必须改正自己的为人处世,提醒自己谦逊,低调做人。当他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后,很快在官场就游刃有余。

初入官场的时候,看到皇帝、官员不作为,他态度就很激烈。语言慷慨激扬,不留余地。得罪了很多人,很多次都差点小命不保。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一意孤行,后面,经过了一系列的打击后,他深刻反思。很快就做出了调整。

四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保持自己的原则,恪守底线。当他的官做的很大的时候,很多达官贵人想拉拢他,他都一律不见,自觉跟他们划清界限。不给其他人抓自己小辫子的机会。

五一辈子都在学习,即使在死前,依然在读书。他已经把读书学习当做人生的乐趣,他会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书信的方式寄给自己的家人,在军营里,他要求士兵每天都要读书学习。大胆提拔文人做官。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7

张宏杰所著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清廉、智慧的“圣人”形象。

我们从书中了解到,三十之前是“庸人”三十之后是“圣人”,三十以前的曾国藩在官场处处碰壁,三十以后在官场左右逢源。那么是什么使曾国藩在官场发生如此改变?我认为关键就是在于他情商的转变。今天,我想以情商为主线,谈谈自己的感受。

百度对于情商的解释是: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我认为,情商是一个似褒似贬的词汇,因为说别人情商低明显带有讽刺的意味,但情商也不是判断人唯一的衡量因素,不可能什么事都只谈感情,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只要别人能够提供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交易就可以达成。毋庸置疑我们都喜欢和相处更舒服的人作,可是不管一个人多么难交往,只要能够真正的创造价值,那么就总会有人愿意付出更多的‘交流成本’与其取得合作。社会的现实是人们更愿意与牛人或是强者交往,因为他们能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往往只要能获得物质上的绝对利益,人们宁愿放弃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情商只是整体价值链中的一小环。

关于智商还是情商更重要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人对于情商不屑一顾,甚至觉得其压根就没有必要,因为如果智商不够,也就是同别人共事的资格都没有,那么‘情商’也就无从谈起。而我认为,智商固然重要,情商也很重要。等到自己成为某一个阶层的一员,大家的智商都相差不多,也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此时若想要与人产生合作,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情商只是智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前一阶段,智商用来解决事务问题,后一阶段,工作能力已经得到认可,智商则需要用来解决关系问题,换了场景,处在不同的位置,智商所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也就不一样。

后期的曾国藩可谓是‘高情商’的代表。关于他为人处事的心法至今也仍旧为大多数人所推崇。可是曾国藩的‘通达’离不开前期底层的摸爬滚打和官场浮沉的经验。曾国藩在中了进士之后,独自去拜访商家大户,筹集进京的开支,因为进士之身,所以曾国藩拜访的主家往往大摆筵席,同时也乐的支助他一定的钱财。可是在这之前,曾国藩一家只是普通的小地主,并不会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可是一中进士,身价百倍。曾国藩升迁的同时也带动了曾氏一族的地位。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