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背对世界》的读后感

《背对世界》的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39K 次

对父母的恨,对女儿的爱无能,对爱人的厌倦,对朋友重病的无助,对心仪之人的误解。除此之外,还有战争,死亡,集权。以及迷失,挫败。这些不在我们期望中构成美好人生的部分好像实际上却构成了人生的大部分,而且存在于所有人身上。埃尔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所经历的困难,发生在二战之后的德国,于当下的我们,除了政治原因导致的差异,其余的部分有很高的重合度。因为纵使生活中活得再谨慎的人,也会遭遇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所以,在我们所期待的美好人生中,不被期待的挫折是无法避免的。

《背对世界》的读后感

书中的母女尽量避免见面的时间,见面也不聊彼此。结婚多年的夫妻用表面的和平极力掩盖真实婚姻的空洞与不和。对心仪之人的不可得被自己用喜欢独居不愿与人分享生活而掩盖。满嘴的崇高革命理想与解放全人类的话题充斥以逃离人生的碌碌无为。结果是母女的间隙更甚,夫妻生活的压抑,被独居绑架,感到生活的空虚与无意义。所以,试图逃离不完美现实的结果是乏力的。

母女开始沟通,围绕的冷漠消散,女儿理解母亲,母亲也对女儿放心。在母亲生命的终点依旧传递给她爱的力量。妻子决定离开,去找寻遗失的自己。自我再现后与爱人勇敢拥吻。接受自己的平凡。所以,困难虽然一样,但人们可以选择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生活是不容易的。当细细回想,这种不容易甚至自有记忆起便存在,其以不一样的形式打扰我们日常的生活。这些不容易太多,力量太大,我们无力反击,在多次溃败后垂头丧气,以为这就是人生的主题。所以选择逃跑。但因为世界的客观性与不可预料性,逃跑不能总是起作用。所以对于生活的不易,如同书中的人们,面对是最好的选择。面对困难,接受困难,进而才有勇气去解决它或者与之共存。只有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世界时,我们才会发现,曾经以为的艰辛生活的破坏力没有我们自己的力量强,而在此时我们会意识到,原来爱,如我们最初所期待的,才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第一次翻译埃尔克·海登莱希的《背对世界》单篇还是2007年,当时《世界文学》杂志在第4期发表了这位女作家的三篇短篇小说。此后我一直想向中国读者介绍她的更多作品,但不少出版社都说人们感兴趣的只有长篇小说,中短篇无人问津。

我个人认为长篇小说恰恰不是德语作家的强项,因为他们往往写着写着就越来越哲学起来,从而可读性也就随之大为下降。相反,德语中短篇小说还是很有特点的,中篇方面有海泽的“猎鹰理论”与一批经典作品,短篇方面茨威格的《看不见的收藏》和《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时》在中国也赢得了众多读者。新生代德语作家的短篇小说则被收入《红桃J:德语新小说选》(译文出版社,2007),他们的笔调比老一辈作家更轻松,风格更随意。在网络时代,手机阅读也为中短篇小说走向读者开辟了新路径。

湖南文艺出版社独具慧眼,适时推出“大鱼文库”系列丛书,女作家埃尔克·海登莱希的作品《背对世界》有幸被选中。焦洱先生曾在多年前介绍其作品时写道:“埃尔克·海登莱希1943年出生,出版这个短篇集时已不年轻,可是我们竟能从她的这些小说里读出一种无行小女子才会有的摩登和张狂。细细品来,那其中有点中国人所谓‘老来俏’的味道,其实那是刻意为之,是紧紧地绷在阅世和孟浪之间的`张力,是躲闪在小说叙事背后面对世界的态度。”姜还是老的辣,作为德国事业有成的新一代女性,海登莱希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幽默、辛辣甚至有些地方颇为“毒舌”地刻画了德国社会的众生相。其题材涉及婚恋、破处、同性恋和文人相轻等许多普通中国人也会随处遇到的各类问题,相信读者定会开卷有益。

去年我在台湾休假时,收到湖南文艺出版社夏必玄编辑的电邮,询问能否承担此书的翻译工作。尽管手头有另一部大部头的历史书在翻译,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我喜欢这位作者的风格。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觉得非常过瘾、痛快与解恨,每每会忘记自己在“工作”,而是仿佛觉得是在“玩耍”,不知不觉中一本薄薄的小书就翻完了。希望喜欢《背对世界》单篇的读者在阅读这本短篇小说集时能有新的喜悦!

埃尔克·海登莱希(Elke Heidenreich)——作者

德国久负盛名的媒体人,身份包括作家、记者、自由作家及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新闻工作者兼作家的身份,使埃尔克·海登莱希得以在对宏大的历史背景保持敏锐的同时,也能聚焦于个体的喜怒哀乐。她的笔触诉说着〔巨大的〕损失与〔微小的〕胜利,魅力无穷、充满幽默与哀伤,是让人们了解当代的一种尝试。

丁娜——译者

旅德翻译家,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德译中作品包括《红桃J:德语新小说选》《镜中恶魔》《德意志之魂》《埃米尔和三个孪生子?: 凯斯特纳作品精华》《寻访行家》《运动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等几十余部,中译德作品包括《烦恼人生》节选、《空镜子》等。

杜新华——译者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供职于《世界文学》杂志,出版译著有《午间女人》《我们是姐妹》《名声》《我承认,我撒了谎》等十余部。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