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企业读书笔记3篇

企业读书笔记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4K 次
本文目录企业读书笔记《基于资源的企业》读书笔记关于企业形象的读书笔记

会计准则体系有三大块:其一是基本准则,其二是具体准则,其三是应用指南

企业读书笔记3篇

基本准则包括几大部份:

其一是会计假设和前提,其二是会计原则,其三是会计六要素,这些都是构成会计这个行当最基本的东东,相当于房子的柱子,没有这些东东,具体准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是讲不通的。

首先,会计假设。任何经济学的东东都有假设,都是在符合假设的前提下结论才成立。会计也不例外。

三个假设

其一,会计主体假设,基本含义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是用来说明特定企业个体所发生交易或事项,对该特定个体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反映应当与其所有者的活动,债权人的活动以及交易对方的活动相分离。也就是要搞清楚,我们假设会计这个活动是为了一个主体而存在的,为了记录这个主体,非而其他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数据。实际上划定了会计报告的涉及范围。

其二,持继经营假设,也就是所记录报告听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是可以无限期持继下去的。有点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意思。虽然我们明明晓得他老人家不可能万万岁,但是我们可以假设。这个假设是权责发生制赖以建立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论在那个烂企业作会计,我们都要假设它不会破产,永保青春。因为这个假设不存在,那破产清算的操作与后面所有讲的具体准则都相背离,这些东东也就没有现实意义了。所以,我们还是假设它万万岁吧。

其三,会计分期假设,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到会计期末就停下来,来一个如同电影中的定格,等到起你出了报表再继续。所以,我们就假设,它可以划分成一个一个的期间,好比一段江面,我们一段一段的建起大坝,用这样的方式来把江面分成一段一段的。所以会计报告吸年报,中期报等,这些报告的前提就是会计分期假设,没有分期假设,你凭啥子中以在年末说这个公司就是这个资产状况呢?

三个前提

其一,货币计量

会计准则可以说成唯钱是图,以贷币为尺度,无论实物、劳动都要以贷币来表示。所以会计信息充满了铜臭味儿。

其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说的,即会计上对收入和费用应将其在发实际发生影响的期间,而不是其发生现金收付的期间来确认。比如保险费,可能一次性交了全年的保险费,但是你不能在交钱的当期就全部确认成费用,当然有时为简化在价值很低时也可以胡弄。而要先记成待摊费用,然后每个月来摊销。因为从理论上来说,保险费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交钱的当期,而会持续一年。

其三,借贷记账法记账。

借与贷,莫名其妙的两个,为什么一定要叫借方和贷方,其实没有道理可说,反正代表会计分录的两个不同方向,两个方向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两个是可有换成任何两个来代替的,叫屁方和股方都是可以的,只不过没有换而已。

原来的会计准则有一个历史成本原则,现在不提了,现在会计计量可以按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等。

基本准则的第二大部份,即会计信息记录报告的一些原则,

八个原则,大部分是作不到的空话,供考试用,现实意义不大

其一,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个基本上是屁话。朱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题,不作假账,他老人家到是英切希望,但是,有那个会计敢拍着胸脯说,自已从来没有作过假账?

其二,相关性,这个有用,会计报告要跟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对企业评价和预测。但根据我的经验,会计作的事情与经营活动大多不相关,记录的这些数据,多数无法用来预测未来。随着技术进步,连会计方法上都存在与相关性相背离的事情,比如以前按人工工时来分配制造费用。

其三,清晰明了,要偷税这个原则一定不要尊守。

其四,可以性。没有啥子说头,经一口径就行了。

其五,实质得于形式,这个有意思,也就是应当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不过有点麻烦,法律形式,比如发票,都不能说明其实质的事情,杂个又可能明明白白的记录在案?比如出差搞点发票报假账,呵呵。开个玩笑,实际上这个原则是很有用的。比如税法规定了坏账准备的比例,但是企业会计如果尊重这一原则,就不一定完全按税法规定的比例来提坏账准备(至于到交税时再重新算按税法规定的比例计提来算要交的税,这是可以分开的两回事情),这对会计的功能定位有了理念上的改变。也就是说即然会计是为特定主体服务的,那它的记录报告要符合特定主体的经济实质,比如这个公司的坏账率可能达到20%,那就完全可以按20%来计提坏账准备,公司花钱让会计作账是为了公司经营的需求,又不是为了跟税务部门当计算器。

其六,重要性,不要随便啥子都当宝贝,拣重要的整,芝麻西瓜都想要,是要累死人的。

其七,谨慎性,持谨慎态度,不应高估资产或收入也不应低估负债和负用。所以找会计要找悲观主义者来当,林妹妹要活到今天,一定是个好会计。

基本准则的第三部份,会计六大要素。也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成天伺侯这几爷子。

首先,资产。啥子叫资产呢,资产是一项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前头定语一大串,分成三个部份来看。其一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不是未来的。也就是资产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而不是预期的资产。其二,拥有或控制,拥有是有所有权,这个好说,控制一般是特殊情况,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没有所有权但可以控制也算企业资产。其三,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确认,两个要点,其一,能带来经济利益,这有个问题,以前准则中规定的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看来就不算资产了?其二,其价值可以准确计量。

《基于资源的企业》读书笔记企业读书笔记(2) | 返回目录

一 关于作者

wernerfelt 现任麻省斯隆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 博士管理委员会的主席。

1 所受教育:

哈佛大学管理经济学博士学位

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学士学位

2 工作经历:

西北大学战略管理的助理教授

密歇根大学管理与政策控制的助理教授

哥本哈根大学经济系研究员

《营销科学》的地区主编

《管理科学》的副主编

一系列营销、战略管理和经济学杂志的编委

3 头衔:

美国经济协会的会员

战略管理协会的会员

国际管理协会的会员

4 著作:

营销方向 32篇以下面两篇最为著名:

1“implementing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s designed to enhance customer satisfaction: quasi-experi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ai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7 no.1 february pp. 102-112 XX.

2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sed incentive systems” (with john r. hauser and duncan i. simester) marketing science 13 no. 4 winter pp. 327-50 1994. finalist 1994 j.d.c. little best paper award informs college of marketing.

经济学方向 16篇以下面两篇最为著名:

1 “why should the boss own the asset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11 no. 3 fall pp. 473-85 XX.

2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real time search in labor and product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6 no. 3 august pp. 821-31 1988.

战略管理方向 17篇以下面两篇最为著名:

1 “strategy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reply” (with cynthia a. montgomery and srinivasan balakrishna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no. 1 january pp. 83-84 1991.

2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no. 2 april-june pp. 171-80 1984.

5 奖项:

1994年战略管理协会奖就是这篇文章。

6 目前的研究领域

企业理论

营销设计

组织信息处理

营销实施

二 关于文章

一 引 言

对一个公司来说资源和产品都很重要。在战略管理的学术界对这两者都有论述。传统的战略的概念指的就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不足)同时我们使用规范的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产品市场。尽管视角不同着眼点会不同但最终两者将会产生对企业战略一致的理解。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使用一些简单的经济工具来分析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看看这些分析所提供的战略建议。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认识到盈利性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使企业通过对企业的资源的管理来获得利润。

这篇文章将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 以资源的视角来讨论企业的战略会产生与过去那种产品视角完全不同的理解。对多样化的公司来说尤其是这样。

2 我们可以区分导致较高利润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在分析行业的进入壁垒时我们就将它们称之为资源进入壁垒。

3 战略对于一个比较大的公司而言存在一个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开发新的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在分析增长—份额矩阵时这个问题可以从我们的资源—产品矩阵中看出来。

4 兼并可以被看作在一个没有高度有效的市场上购买一揽子资源通过购买稀有资源企业可以付出较少的资金而获得较高的回报。

二 资源和利润

资源可以定义为与企业联系的比较紧密基本可以同时存在的有型或无型的资产。例如:品牌专有技术特殊技能的员工贸易合同有效的生产过程和资金等等。这里我们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怎样的情况下资源可以在长期内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wernerfelt使用了porter的“五力模型”。

(一) 一般效果。主要讨论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议价能力和替代性资源的威胁。

1 如果资源本身或用资源生产的产品被一个垄断供给者所有资源的使用方和需求方的利润便会被降低。

2 同理如果以资源生产的产品只能在一个垄断市场上销售资源的供给方将获得较少的利润。

3 替代资源的可获得性会降低原有资源持有者的回报。

(二) 资源壁垒。资源壁垒只是部分等同与porter 的进入壁垒。因为它们都可以使壁垒内的企业对于外面的企业来说拥有优势。但wernerfelt认为资源壁垒的概念超越了进入壁垒的概念原因如下:

1 如果一个公司在市场a上对新进入者具有进入壁垒而这个公司的产品要使用b市场的资源那么在b市场上拥有更多b资源的企业在进入a市场时就具有成本优势。

2 如果一个公司在资源a上拥有资源优势a将在市场a上使用那么即使a可以在别的市场上使用那么无论如何在a市场上公司仍具有优势。

(三) 吸引人的资源。资源壁垒是可以自我增强的。即企业可以通过已有的资源壁垒去巩固自己的资源优势。一个在资源方面处于强势的公司对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公司来说可以获得潜在的高回报也可以影响并购的成本。

1 生产能力。 资源使用的规模经济是产品进入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从资源视角而言产品进入壁垒就是资源壁垒。如果有这样一个市场过量的生产能力会导致激烈的竞争和低的回报理性的潜在进入者就会考虑收益过低而不去购买在此市场上产品相关的资源。

2 消费者忠诚。 是资源产生了资源壁垒在一个市场上建立一个位置比取代它要容易的多。这样一来后来的进入者比先入的进入者支付要更多的费用。两个超市竞争的例子。

3 生产经验。如果先入者实施了正确的经验曲线战略后进入者的经验曲线就会比先进入者高即他要为经验不足付出代价还要忍受低回报。但如果经验被后者得到情况会大不一样先进入者就无法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4 专有技术。一方面专有技术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回报这样他们可以比跟随者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提出更先进的思想。而跟随者会发现模仿先入者的技术比自己发明方便的多所以先入者要一直做到技术领先保持自己的位置。例如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

一般来说资源可以用于好几个产品所以资源壁垒可以对几个产品产生影响管理技巧就是一例。只将吸引力的资源理解为资源壁垒的基础是不够的所以企业首先要寻找可持续的资源所构成的资源壁垒而不是它目前所拥有的。如果一个企业已经建立了资源壁垒他们就要寻找能够与他们目前的壁垒结合的好的资源和企业战略目标需要的资源。

(四)收购与兼并。兼并与收购可以得到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得不到的资源或一系列资源。但由于只有少量的购买者和标的公司存在而且对于不同的购买者来说同一个标的公司具有不同的价值所以这个市场非常的不完备。由于以下四个方面根本调查不到:

1 目标公司有什么样的资源

2 本公司是否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资源

3 调查这些资源的成本是多少

4 企业购买这些资源要支付多少

所以潜在的购买者一般只有标的公司满足一些简单的标准便不在调研。所以基于资源的并购战略是这样的:

1 得到更多你已有的资源

2 得到那些与你所有资源可以有效结合的资源

考虑到资源的一揽子交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的不完备而便宜的购买资源以建立和巩固其的资源壁垒。这时有一系列目标公司只有一个购买者是最好的。最差的就是有多个目标公司和多个购买者后者会导致在并购的同时发生建筑资源壁垒的激烈竞争。

三 动态资源管理:一个例子

一般来说第一个进入有吸引力资源市场的人会获得高的回报这里我们将重点考虑“经验”这种资源并研究一个公司如何增加其所拥有的资源。

资源—产品矩阵

资源

产品

1

2

3

4

5

a

#

#

b

#

#

c

#

#

d

#

#

#表示资源和产品的密切关系此图表示一个企业既定的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配置情况。

(一)顺序进入战略。bic公司用大规模的生产技巧对它生产的钢笔、打火机和剃须刀的生产提供支持但水管的生产不是很好。利用你的资源同时在所有可能的市场上扩张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正确的应该是先在一个市场上利用资源在取得优势之后在利用这个优势进入另一个市场。bic就是按顺序进入钢笔、打火机和剃须刀市场并且取得成功的。一个公司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般也使用顺序进入战略。

资源

产品

生产技能

国际订单

3

4

国内订单

国内

#

#

国际

#

#

c

#

#

d

#

#

bic依靠国内订单这种资源获得了生产技能这种资源再依靠生产技能这种资源从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

数学公式的结论:对于bic公司而言下列三种情况会更有利于企业扩张。

1 国内市场比国际市场大。

2 国内市场用到较多的国内订单的资源。

3 国际市场较少的用到国内订单的资源。

(二)研究与开发战略。

公司的有效增长包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资源优化管理与产品的优化管理是一致的。即使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多样化的资源并不一定比专业化的资源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尽管多样化的资源有更多的选择但也会遇到更激烈的竞争。

资源

产品

生产技能

国际订单

3

4

国内订单

国内

#

#

国际

#

#

c

#

#

d

#

#

国内订单这种资源支持了国内市场上生产技能资源的产生而国际市场同样需要这种资源运用它可以得到国际订单。

(三)拾级战略。在管理资源组合的时候资源的多样化必须同时考虑短期的平衡和长期的扩张。例如日本如果想进入计算机业它首先必须掌握与芯片相关的技术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些这样的技术另一方面从长期而言他们也会更容易进入这个产业。

资源

产品

大规模

生产

消费者

市场

3

4

电子

技术

芯片

#

#

半导体

#

#

c

#

#

计算机

#

#

即日本已经掌握了半导体技术由半导体技术发展芯片技术再由芯片技术进入计算机产业。

四 结 论

这篇文章是从资源的角度对企业的思考最后一节指的资源是与生产相关的资源其它资源的增长战略这里并没有研究。这篇文章是抛砖引玉之作最重要的是企业按照文章所指出的战略实施实践中会遇到辨别资源制定并实施战略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新的趋势是考查技术战略企业倾向性按照技术对自己分类并设计相应的战略组织不少公司在这方面都做了努力。

三 关于评论

这篇文章使wernerfelt获得了1994年smj的最佳论文奖.继wernerfelt之后许多学者将这一观点应用于企业战略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根据这篇文章战略的概念开始被视为“对公司收益连续的搜寻和维护”资源成为战略分析的最基本单位。

学者们开始认为企业的收益来自企业有价值的资源而判断资源是否具有价值的主要标志是这些资源是否是稀缺的难以替代的和可持续拥有的.一旦拥有这样的资源企业即可建立起有效的进入障碍阻止新竞争者的侵入.同时可降低企业的资源使用成本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特别是通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后还可加快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创新并提高创新质量从而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该理论观点被一些人看成是联系企业能力和外部环境的桥梁.总的来说资源能力是通过提高企业资源的拥有量及资源的使用效率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然而这一理论观点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一理论忽视了资源转换的作用而这一转换过程恰恰是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不可否认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企业战略制定、实施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环境变化的加速静态的资源价值判断标准已不能适应企业动态竞争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已不在总是能保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为产品替代的速度已大大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当一种产品从市场上被消费者抛弃时构成该类产品的资源往往失去其价值.另外动态的环境要求企业能及时调整资源的配置在这一调节过程中往往原有可持继使用的资源价值大大降低.许多企业因不愿承担这种调整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拒绝改变原有资源的使用模式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惯性加大逐步失去竞争优势。

关于企业形象的读书笔记企业读书笔记(3) | 返回目录

一:进行企业形象建设工程设计时应注意的三个效应:

1:组织抉择的垃圾桶模型:“单边政治”指有些人,集团其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单一问题上,他们的好恶判断总是在那一问题上打转转。

2:“无赖原则”人们在考虑制度案排时必须持定“人人应当被假定为无赖”这样一种假设。制度设计要求达到的目的,就是不论人多么利欲薰心,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机制的钳制功能,使人“规规矩矩”地服务公益。

3:“霍母斯马车”法则:堪称世上最理想的设计。

二:启动企业形象建设工程时应明确的三个“效应”

1:“破窗理论”被打破的窗户,威尔逊认为:“一扇没有人去修理的被打破了的窗户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说明没有人在乎它,于是这便会招来新的,更大规模的破坏行动,并且很快便会引来一系列其它形式的犯罪。”

2:“150人定律”不要忽视企业中的各种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发挥。如有可能将相关正式群体的人员控制在150人左右,人们在多出这个数值的团体中合作的效率就会有所降低,当个体的生活圈子过于狭小时就会感到孤独。

3:拉绳实验:二人只是单独总和的95%拉力,三人只是三人拉力总和的85%,八人则为49%,针对群体可能会降低个体的效率,特别是那些非常优秀的个体在群体中效率会大大降低的情况,企业决策者应考虑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政策,给这些优秀人才以宽松的个人空间。

三:实施企业形象建设工程应注意的四个“效应”

1:“80比20”法则:维弗列多.巴瑞多(意大利经济学家),20%的时间和精力,产生80%的效果;20%的员工,为公司带来80%的效益。

2:“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机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而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防微杜渐”

3:姆佩姆巴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好的及时推荐,一时拿不准的不轻易否定;热牛奶在冰箱里比冷牛奶冻得快!

4:“苏步青效应”,企业要注重培养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优良氛围,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将企业变为“人才孵化器”;“我已经培养出你们这一代数学家,你们超过了我,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超过你们的数学家,这一点你们还不如我”

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苏步青效应。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