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6W 次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一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回。因为时空的尺度被拉得非常的大。大荒山、无稽鸭、青埂峰;富贵温柔乡,花柳繁华处。这是空间。时间跨度上,从女娲补天一直到通灵宝玉下凡历世,再到情僧,再到曹雪芹批阅十载,再到脂砚斋再评。

让我有个基本的反省,人生一世不过白驹过隙。脂砚斋的批语里用到多处的幻境和真身之类的表述,甄士隐的注好了歌里有一句讲:“反认他乡是故乡”。你说,贾府是宝玉的故乡还是天界是他的家乡?石头的故乡本来就在的青埂峰下,而不在宝玉的绛云轩里。同样的推理,你我的人生未必如同我们所笃信那般真实存在,也许只是一个幻境罢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在历劫。曹雪芹是个佛学大家,这是佛学的普遍价值。其实在道家的庄子那里,有着相似的理解:“庄周梦蝶”。其实我也搞不清到底是蝴蝶活在在你的梦里还是你活在蝴蝶的梦里。简单点说: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某种形而上的东西的梦境,而我们的真身也许是某个地方的某块石头或者某棵草之类的。这种观念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比如柏拉图认为的地洞和影子,我们看到影子但却执着认为那就是我们自己。这是本回给我的一些比较形而上的思考。

讲点世俗的感触。我认为本回的两个男主角: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生起落的独特视角。这一回把5-6年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几百字来描述,让我一目了然的看到这样的两个人生:1、甄士隐在走下坡路;2、贾雨村在往上爬升的人生通道。

而当我们静态的观察一个点,比如说中秋赏月这一出戏时。年轻如我总会得到:“羡慕甄士隐,怜悯贾雨村”的结论。但是当短短数言之后,你发现两人此点之后开始各自走入自己的人生通道的时候,你会发现结论下的过早。3-4年之后,贾雨村当了大官,甄士隐潦倒出家。这时候,年轻如我又轻易下结论了:“羡慕雨村,怜悯士隐”。但是你会发现等到贾府抄家败落之后,雨村又会受牵连(脂砚斋在“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才批语里提到:“贾赦、雨村之流” ,可以佐证)。

我很庆幸自己在那么年轻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回。我本人对此的感触是这样的:人生是个动态的过程,不要轻易在人生的某个点上,下定论。真正聪明的人,看得懂自己所处的人生通道,向上或是向下。然后平心静气的按照这个通道走。人生是一条波浪线,看不懂的人在人生的每个点上都选错,看得懂的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点我喜欢雨村,虽然很多人都讨厌这个势利小人。你看他被罢官的时候的表现:表面平心静气,不闹腾得罪人,安置家小,存好本钱,游历名山大川,伺机而动。在这个点上,笨蛋的选择往往不懂得暂时收手以避锋芒,一味强求。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二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作者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讲故事,而是说本书的立意主旨,并且把自己的遭遇也交代了。“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棉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说明了这本书的教育意义。

翻到了第二页,出现了空空道人和石头说了一大串话,这些话应该是作者借这个人的口说出来的,也许是觉得自己说出来不好意思吧。借了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他自己对历来朝代的书的看法。这段话几乎贬尽了以往的野史,都说成是风月笔墨 情诗艳赋。观点很绝对,让我觉得作者有点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想法。(只是个人读出来的感觉)紧接着后面又说“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不愿………只愿……”又显得不在乎而谦虚了起来。总觉得肯定和他家庭背景有关,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本身的优越感肯定就很强。家庭衰败对贵族子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肯定会对事物变得比较敏感。我觉得这段话差不多就体现出曹雪芹是谨慎小心。他是想和世人说明书的立意好处希望大家能明白他书中所揭露批判的现实,又怕太过张扬而遭人指责所以很谨慎的写出那么大段话来说明。

只是看他那么小心翼翼的在故事前面写那么一大段话就知道他这本书写的有多辛酸。怪不得诗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自怜又自嘲的感觉。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