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4篇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2W 次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4篇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中国梦 我的梦》读后感 《中国梦 我的梦》读后感暑假里,我读了《中国梦 我的梦》这本书籍,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让我不由得思绪万千……

人类,世界上最灵活、最聪明的种类,用双手制造出了地球的色彩,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双手,超凡的思想,撑起了后代的蓝天。炎黄子孙的一代又一代,就在幸福中生存。 可是,人类的勤劳、珍惜因富有而退化。人们不再爱惜食物,吃不完扔了;不再爱惜水,哗啦啦的水流进了脏兮兮的下水道;不再爱惜电,电灯每天24小时都开着。慢慢地,开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后来,人类大兴土木,开始砍树,搞得青翠欲滴的树林,眨眼间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木桩。

你想想看,我们已经砍伐了曾经装点着地球的大约一半的树木,我们砍伐后不修复,如此已经伤害了地球的肺。就象一个一天要抽十包烟的瘾君子,一直吸烟,而损坏的肺一块块地被切掉,那地球的肺还剩下多少?现在我们能治疗汽车尾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发电厂的空气污染者,只有树和其它的绿色植物。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保护地球,保护树木!鲜花来自地球的芳香,小草来自地球的清新,它们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我们改变我们的坏习惯,因为,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沈石溪爷爷写的动物小说。今天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沈石溪爷爷写的《象母怨》。

书里其中一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嘎尔邦象群与嘎尔芒象群因为“边界线”而发生的悲剧。战争的原因是嘎尔邦象群的一头小象偷偷越过“边界线”,被嘎尔芒象群发现,将其“杀”死。

而我重点要讲的故事是一头来自非洲的母象麦菲被人们抓住了运往中国,途中出了车祸,让麦菲幸运逃脱。它躲进一片森林发现这儿的象群是雄象统治的,而在非洲是雌象统治。而且这里的雌象都不长牙,而非洲象长牙。它为进入印度象群,敲掉了它的象牙。

我觉得,麦菲为了适应新环境,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非常可怜。还有,它因为长象牙,这被印度雄象视为异类,一定很不舒服。

我特别关注一个细节,就是两种象的差别:印度象,是雄象统治;非洲象,是雌象统治。这个好像似曾相识,哦!一次,我在爸爸车上的收音机里听到一个新闻:一些地方是女性统治,一些地方是男性统治。这不跟象一样吗?人类也分贵贱,象也分贵贱。我觉得不管是男尊女卑,雄尊雌卑,还是女尊男卑,雌尊雄卑,都不好,我认为男女平等,雌雄平等才好。

我觉得这本书里把象写得栩栩如生,我很喜欢。

除了这本书,我还喜欢沈石溪爷爷写的《警犬拉拉》,非常感人,我边看边掉眼泪呢!大家有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看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想到了他的《胡同文化》。在那细细长长的胡同里,最让人回味悠长的是那一声意蕴高远的“嘿”。这一“嘿”,“嘿”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绵长情思,“嘿”出了汪老先生闲散自由的行文风格,也“嘿”出了他对生活真味的独特感受。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风格。

《端午的鸭蛋》就是这样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很多风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风俗,在先生看来,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因此,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还是家乡“著名”的“鸭蛋”。在这满篇洋溢着深深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没有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甚至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为他不厌其烦并引以为自豪的表述对象。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样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不在于此。看,一个“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语言跃然纸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种种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八个字符,一个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好像先生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也是他多年居住的地方似的,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出来。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也是一曲生活的赞歌。我们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这种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和谐”与“健康人性”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这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年末夜读,寒气环绕,安坐于书桌前,敲打着键盘。

关注李政涛教授缘于火车校长推荐的一篇关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文章,近来又品读李教授的著作《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和《教育常识》,收获颇丰。

教育之所以重要,无非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人生同在。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的人生:有的教育让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从而拥有自由创造的人生,有的教育则使人受到束缚和压制,度过的是充满枷锁的一生;有的教育赋予人生以尊严和价值,有的教育则会降低人生的层次降落到动物和工具的层次。

教育是他人和自我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为他向教育。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源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面向自我的教育,以自我为教育对象,目的在于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我向教育,其实就是自我教育,它追求的是自我的不断更新再生。教育的过程,是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穿梭或穿越的过程,更是二者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

叶澜教授最早提出生命自觉。生命兼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多重属性,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自觉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它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主推进的结果,而非缘于外力的促进。在给予学生丰富、博大、优雅、有品位、自主、自觉和强健有力的精神生活之前,自己先要有同样甚至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使自我在具有自主、自觉的态度和意识的基础上,拥有丰沛的情感生活。

教师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身。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潜势又在哪里?应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卢梭指出:人生而自由,但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他人,自身拥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或许是根本的出路。

教育始终是为了生命。教育实践是以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指向与目标的实践活动,它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所有的资源都转化为促进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力量。理想的教育之美认定:教育之美,是成长之美,没在真实、健康、主动地成长。无需教师的存在和教育的力量,人依然会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确立成长的标杆,营造适合成长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生命自觉,让学生的生命自己活、自主成长。

教师是一切可能性背后的驱动力。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李志欣校长,在他的最新力作《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一书中详细地阐明了如何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合作、处理同事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路径。教师处理好了与他人、与环境、与自我的关系,从而突破成长瓶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然是安静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真正的教育生活,是需要师生共同体验静默、思索静默、实践静默的生活。教师的静默,首先是一种态度和耐心,表现为对生命花期到来的安然静待,不催促,不张扬,更不威胁、恐吓;教师的静默,也展现为不急于抢在学生前面提问、质疑,避免匆忙间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他会主动从课堂的中心退隐,转而把学生推上教学舞台的中心,他只是在静默中观察、点播和微笑……这样的教师,是既有静默之心,也有静默之能的教师。

能否成为最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具有悲悯、仁慈和爱人的教育者。

谁如果不曾经历漫漫长夜的寂寞煎熬,不曾深深浸润于孤苦无依的境地,谁就难以走向真正的成熟。这里的成熟,不是为人处世的圆滑老道和虚与委蛇,而是在一无所有中仍然拥有自生长的能力,能够始终保持内在精神力量的自给自足。这样的成熟并不易获得,人们习惯于依凭各种标签或标记,如身份、职务、荣誉、地位和财富等,来展示自己的强大;习惯于制造各种喧闹和骚动,通过夸张的舞姿和嘶吼,以博取关注;更习惯于朝向外在于己的世界,在追逐式的快跑和趋附中,忘记了本己的自我世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或根底,在于自我精神力量的生长。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人格影响力。人格不是抽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写作积累。能否实现积累,取决于有无阅读和写作习惯,即学习自觉。

叶澜教授称自己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她认定教育是一个需要理想打底和理想先行的事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再见,我的20xx。一个岗位,就是一个平台,在未来的教育时光里,放下旧我,走向新我,期盼灿烂如花。

赞助商

赞助商